保养中医的肝系统,有如驯养过动儿
照顾中医的肝,像是教养麻烦的过动儿,不能给予太多养分造成负担,需要依照它好动的个性给予舒展宣泄的空间,又要适时安抚、驯化它,避免过于亢奋伤了身体。
一、饮食上少刺激性、多养肾食物
▼平时:
对肝最好的饮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烧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而中医认为乙癸同源,乙即是肝,癸是肾,因此补肾也能同时养肝,黄伯瑜建议,可以多吃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党参、白术、黄耆、枸杞等滋养肝肾。中医的肾指的不只肾脏,还包括脑、头发、耳、膀胱、骨髓、生殖器等构成的系统。
▼有症状时:
1.口干舌燥、嘴破、便秘等肝火旺盛:吃点绿豆、薏仁、芦笋、丝瓜、芦荟、蚌类、青草茶等清热食物,或是有凉润效果的木耳、桑椹、木瓜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医讲究治肝要“实脾”,因此感觉症状减缓,或是吃了身体发冷、有腹泻、闷胀感的时候,就不能再吃寒凉食物,以免伤了肠胃。黄伯瑜的私人养肝法是行气养血的加味逍遥散,加上能同时补、泄的六味地黄丸。在感觉身体比较虚时,会以1:1分量,早晚服用。
2.眼睛干涩:菊花、枸杞、决明子等都是中医的养眼茶饮。专家建议,枸杞、山药、沙参加上一点玫瑰花煮粥,可以养阴补气,也有护眼效果。
二、穴道上太冲、太溪穴疏通肝肾经络
太冲穴位在肝经,取穴位置在脚大拇指与第二趾骨结合处,肾经的太溪穴,在脚内踝后侧1寸的凹陷处,各按压3~5分钟,同时保肝固肾。黄伯瑜指出,秋冬的经络养生最好取下半身的穴道,可以把气血往下带,把气慢慢收敛,符合秋收冬藏的生理运转。
此外,也可在右侧肝脏位置轻轻推揉,专家说,肝脏四周有许多肝经的穴道,多刺激会保持气血舒畅。也可多做运动,包括游泳、气功、导引及伸展运动,全身都能动的舒展动作最适合喜欢舒张的肝。
三、情绪上平稳、不熬夜
中医提到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很容易影响到肝;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睡对时间和睡够时间一样重要。”
保养现代医学的肝脏,有如保养除湿机
肝脏出问题,表现出来的是肠胃道症状,中医称为脾胃湿热或湿寒,脾胃可说是人体的除湿机,韩丰隆形容,台湾气候湿热,加上许多人喜欢吃生冷食物,更容易加重人体的湿气,四季都要注意。
一、饮食忌寒;多补脾食物
一般人:四神汤中的莲子、芡实、茯苓、山药,具有健脾效果,而加味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能帮气虚者补脾胃。
素食者:吃素的人体质容易偏寒凉,食物摄取更要注重均衡,建议可在饮食中添加温性食物如红枣,生姜、坚果等。
慢性肝病者:慢性肝病的湿热情形要看症状表现对症下药。
▼急性发作期或肝病初期
通常热相表现较明显,如口干口苦、便秘、舌质红、舌苔黄,可适量使用清热解毒的芦荟、龙胆草、蚌类、青草茶等,但症状解除就要停用。
▼而中、后期患者
因为久病而大多属脾气虚体质,再吃清热食物会更损伤脾胃阳气,容易出现疲劳感增加、胃口不好、腹泻等症状,因此大多以补脾益气兼去湿为主。郭忠祯的一位罹患C型肝炎的女病患,长达四年肝指数都超过200(正常值在40上下),试过许多方法就是无法让肝指数降下来,辗转求诊专家,改用补脾胃搭配温性祛湿的药方,肝指数才降到60。
如果湿气较重,症状像是刚淋过雨那样累累懒懒的、胸闷、胃口不好、胀气、舌苔较厚。千万别吃寒凉食物或中草药,会让原本已经不太通畅的脾胃气机更被冻结,“此时应该要开除湿机,也就是强化肠胃功能,”专家说,生姜是厨师的好帮手,另外玉米须、鲫鱼、乌鱼、红豆都有帮助。
要同时对付湿、热,相当棘手,因为化湿要用温药,但清热要用寒药,师承中医肝病权威马光亚教授的韩丰隆回忆,马教授晚年治肝病最强调保护肠胃功能,因为脾胃一垮,肝病就难治了,因此连医生开药方都要斟酌再三,患者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草药或中成药。
二、穴道: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可健脾
位于外侧膝盖眼下方3寸的足三里、在脚内踝尖上方距离4指宽、小腿胫骨内侧、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三阴交,及在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的阴陵泉,各按压3~5分钟,都能强化脾胃功能,帮助消化系统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