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现在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血压高的现象也非常多。你不要小看它,其实高血压也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血压高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降下来呢?一起来看看吧。
高血压病又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动脉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慢性血管疾病,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也不断的再增加。
临床上凡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3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6kPa,具有二者之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失眠、心悸等,其中头痛及头晕为本病常见症状,也可见头部沉重、颈项板紧感。本病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上增高迅速。
高血压病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精神紧张、忧思郁结,或多食肥甘、饮酒过度,使肝肾阴阳失去平衡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有一定的遗传性。
我们在治疗高血压方法,除了能够使用一些降压药之外,中医刮痧方法也是非常不错的,效果也是有的。
刮痧取穴部位
百会(头顶部)。
天柱(项部,哑门穴向外旁开1.3寸处)。
风池(项部,风府穴两旁凹陷处)。
肩井(肩胛骨与锁骨中间、缺盆上)。
风市(膝上七寸,在腿外侧正中线上)。
曲池(屈肘时,肘横纹外端凹陷处)。
人迎(颈部,平结喉两旁一寸五分)。
足三里(外膝眼穴下三寸)。
降血压最常用的3个中医小方法
现在的气温温差比较大,人的血压也容易受到波动,中医建议,患者一定要密切的关注自己的血压,做好降压及稳压。如果血压波动太大的话,就会导致脑出血、鼻出血等多种病症发生,严重的时候还可能死亡。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肝气、肝阳在春季容易上亢。肝之阳气上亢时,人常常表现为面红目赤、头昏脑涨等,此时量血压,会发现血压升高。另外根据季节和脏腑、脏腑和血压的关系,中医对春季血压升高及血压上下波动的治疗,从平肝潜阳入手。
喝菊明茶
菊花6克,决明子3克,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喝完可续水,每日1剂,一般连续饮用3~5天。决明子和菊花都是入肝经的良药,可以清肝火、潜肝阳,对眩晕、头痛、眼涨者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此药茶不适宜胃寒者长期饮服,血压稳定即可停饮。
服中成药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桑寄生、首乌藤等药物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等,每次10克,每日2~3次,连续1周。
专家提醒,每天要坚持吃药,不可擅自增减或停用,还要注意保暖,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指掐脚背
在脚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有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穴,肝经的火气由此向上冲行。因此,点掐此处,可以起到降肝火、潜肝阳作用。用一侧手的拇指,按照逆时针的方向,点掐另一侧脚背的太冲穴,每次5分钟,每日2次,连续5日。肝经的火气降下来,异常升高的血压也就恢复正常了。
4种降血压的偏方
在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的病状表现为头晕、无力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心、脑、肾的并发症。所以在医学界被称为“无形的杀手”,关键要要预防和治疗。在中医养生上,有很多的中医的偏方。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4种降血压的偏方。
1、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 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4、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上要少食盐,才能确保血压的下降。
结语:高血压是慢性血管疾病,也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了,中年、青年血压高的人也非常多,它的危害还不小,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降压、稳压的工作。降血压的方法有很多,中医刮痧、按摩、偏方都不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