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即乳房出现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砂粒状等数目不一、形状不规则、质地中等、活动、不粘连、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或比较清楚的非炎性肿块。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2带(左侧)、额顶带前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胆俞、膏盲。胆经——患侧肩井。 小肠经——患侧天宗。
胸部:任脉——膻中。 胃经——患侧屋翳。阿是穴——乳腺增生局部。肝经——患侧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下肢:胃经——患侧丰隆。胆经——患侧侠溪。脾经——患侧血海。 肝经——患侧太冲。
【药物治疗参考】
乳块消。
加味逍遥丸。
二 , 月经不调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都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不孕症可参考本病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3带(双侧)、额旁2带(右侧)、额顶带后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脾俞至肾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胃经——双侧归来。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肝经——双侧中都、太冲。
肾经——双侧交信、太溪。
经早:太冲、太溪为重点。
经迟:血海、归来为重点。
经乱:肾俞、交信为重点。
【药物治疗参考】
1、益母草膏。归脾丸。加味逍遥丸。
2、枸杞子15克,大枣10枚,猪肝30克,水煎服,每日1至2次。
三 , 崩漏
非经期出现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称为崩漏。类似西医所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和产后恶露不尽亦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3带(双侧)、额旁2带(右侧)、额顶带后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地机、三阴交、隐白。
肝经一双侧太冲。
肾经——双侧复溜至水泉、然谷。
胃经——双侧足三里。
【药物治疗参考】
1、安坤赞育丸。金贵肾气丸。
2、仙鹤草30克,血见愁30克,旱莲草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四 ,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乳腺急性炎症。早期患乳肿痛,显现大小不等之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恶心,纳差厌食;中期肿块逐渐增大,皮肤水肿灼热,跳痛剧烈,疼痛十余天不见减轻,硬块中央变软,全身不适加重;后期破溃出脓后,一般热退,肿消痛减,逐渐愈合,亦有破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愈合较慢。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1带(对侧)、额顶带中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胃俞。胆经——患侧肩井。小肠经——患侧天宗。
胸部:任脉——膻中。胃经——患侧屋翳、不容至乳根(乳根位于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
上肢:小肠经——患侧后溪至少泽。心包经——患侧内关。
下肢:胃经——患侧梁丘、丰隆至冲阳。
【药物治疗参考】
1、抗菌素类。
2、犀黄丸:适用于乳房起块,按之根盘坚硬,界限分明,红肿痛颇甚,甚至恶寒发热者。
3、清热消炎片: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有肿块,排乳不畅,有压痛,发热恶寒,头痛者。
五 , 痛经
痛经也称行经腹痛,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痛经可见于子官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顶带后、3分之1、额旁3带(双侧)、额旁2带(左侧)。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至肾俞、次髎。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肾经一双侧中注至横骨。
下肢:脾经——双侧阴陵泉至地机、三阴交。肝经——双侧太冲。
【药物治疗参考】
1、益母草膏。异位痛经丸。良附丸。加味逍遥丸。
2、大枣10枚,小茴香10克,干姜6克,水煎服,每日1至2次。
六 ,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组成,可造成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贫血。B超有助本病诊断。盆腔炎可照此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2带(左侧)、额顶带后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肾俞至次燎。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胃经——双侧归来。
肾经一一双侧气穴至大赫。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肾经——双侧复溜。
肝经——双侧行间。
【药物治疗参考】
1 。肌瘤内消丸。
2 。大黄蛰虫丸。
七 , 闭经
闭经或称经闭,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
【刮痧治疗】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3带(双侧)、额顶带后3分之1、额顶带中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脾俞、肾俞、次髎。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下肢:脾经一一双侧血海、地机至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丰隆。
【药物治疗参考】
1、归脾丸。得生丹。金匮肾气丸。
2、柏子仁10克,研末,猪肝180克,煮熟同食,连服3至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