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养生学的流派也很多,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
10月20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所倡导的养生理念如今也备受关注。在传统的养生方法中,中药养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服用中药来养生,又如何服用呢?
传统的五大养生方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历代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养生学的专着浩如烟海,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养生学的流派也很多,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及药物养生方法五大类。精神养生方法是通过精神上的调节使自己每天都有个好心情,起居养生方法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饮食养生方法是通过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健康预防疾病,运动养生方法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增强体质。这四种养生方法既经济又有效,还没有毒副作用,适用于所有人。药物养生方法则是通过补益中药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来补益或治疗虚弱体质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就是说补益中药的合理应用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或有疾病的中老年人。
虚则补之
目前,市场上各种保健品琳琅满目,绝大多数保健品中都含有滋补中药或营养药物,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中老年人面对如此众多的保健品,在选购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许多中老年人根据广告宣传来购买保健品,还有人错误地认为价格越贵的保健品效果就会越好。其实,依据广告宣传和商品价格来判断保健品的优劣是不正确的。从药物养生保健法来讲,保健品的价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选购的保健品或补益中药是不是适合自己。
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意思是说只有虚弱体质的人才适合于服用补益中药,而体质强壮或患有实证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补药,还要适当地应用泻药才会有益。中医还非常讲究“辨证论治”,人体虚弱的体质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气虚就应该用补气中药,血虚用补血药,阴虚用补阴药,阳虚用补阳药,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健康。如果阴虚者用了补阳药,而阳虚者用了补阴药,恰似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所以,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做出选择,以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盲目选购和服用那些被广告吹得天花乱坠或价格昂贵的保健品,不但浪费了钱,没有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还常常会引起某些不良反应。近年来,经常有因误服保健品而出现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烦躁失眠等副作用的报道。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认为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可以应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而是要根据体质情况来决定。中医认为,老年人的体质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正常体质、疾病体质两大类,疾病体质又可分为虚证体质、实证体质和虚实夹杂性体质三类。正常体质的老年人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没有必要服用补益中药。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有位养生保健专家对健康的中老年人服用补益药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他说:“本来自己的生物钟走得很准,为什么非要将它拨得快一些或慢一些呢?!”所以,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蠢事。
中药养生的原则―整体观念和辨证论补
所谓“整体观念”,是指当我们应用中药养生保健时,要考虑中老年人全身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整体状况包括精神状态、形体功能、面部气色等诸方面,然后再考虑具体的中药养生方法。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适当地调整中药的品种和剂量。
所谓“辨证论补”,是指根据中医理论的原则,首先辨别出中老年人的体质情况和疾病证候,以此来进行中药补益。
四类虚证
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证主要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及阴虚证四大类。
气虚证是指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等。适合于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中成药如四君子丸。
血虚证是指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血虚证多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适合于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中成药如四物丸。
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等。适合于应用补阳中药,如鹿茸、黄狗肾、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菟丝子、韭菜子、胡卢巴、阳起石等,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阴虚证是指机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机体功能虚性亢奋,热量偏多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适合于应用补阴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杞子、桑葚、墨旱莲、女贞子、龟板、鳖甲、黑芝麻等,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