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偏头痛,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吧,偏头痛发作的时候痛苦难忍,那么偏头痛怎么治疗好呢?今天,小编就偏头痛的治疗,偏头痛吃什么药及偏头痛怎么办来跟大家讲讲偏头痛怎么治疗。
目录
1、偏头痛的症状 2、中医治疗偏头痛
3、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4、偏头痛偏方
5、偏头痛吃什么中药 6、拔罐缓解偏头痛
7、偏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8、如何预防偏头痛
偏头痛的症状
1、风邪入脑
头痛都是由于受风寒引起的,部分或全部头痛,经过多年不能全愈。舌苔薄白,弦紧。
2、瘀阻脑络
头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弦涩。
3、肝阳上亢
头部一侧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4、痰浊上蒙
单侧头痛,重和沉闷,恶心呕吐,胸脘胀满,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
5、肝肾阴虚
偏头痛时轻时重,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6、肝肾阳虚
偏头痛日久不愈,劳累或受寒即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形寒肢冷,便溏纳差,腰腿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偏头痛频繁发作将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最直接的就是影响睡眠,因为睡眠不足,白天就没精神,工作也大受影响。而且有部分患者常常是一工作就发作,十分耽误事。
同时,人久患头痛疾病,性格发生变化,往往性情变得暴躁。又因为久治不愈,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心理脆弱,丧失信心,时间长了对人的心脑血管将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头痛发作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也较常见。
偏头痛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
无先兆偏头痛
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
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
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
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
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
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
(1)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
为最常见的有先兆偏头痛类型,先兆表现为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但无肢体无力表现。
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即为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若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的头痛表现不符合偏头痛特征,则称为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
当先兆后60分钟内不出现头痛,则称为典型先兆不伴头痛。后两者应注意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相鉴别。
(2)偏瘫性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
先兆除必须有运动无力症状外,还应包括视觉、感觉和言语三种先兆之一,先兆症状持续5分钟至 24小时,症状呈完全可逆性,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
如在偏瘫性偏头痛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有一人具有包括运动无力的偏头痛先兆,则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若无,则称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中医治疗偏头痛
中医头痛有“头风”之说,主要是多风、多瘀(引起头部血管跳痛)、多痰湿(引起恶心呕吐)、多虚(眩晕、头部有缺血表现)所致。
因此,头痛的治疗首先应该分清性质,通过检查鉴别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
无明确病因的头痛为原发性头痛,其中包括原发性偏头痛、原发性丛集性头痛和原发性紧张性头痛。
冬季门诊中头痛患者以偏头痛居多,表现多数是一侧头痛。专家表示,压力过大、情绪紧张、饮食辛辣、睡眠不足、气温变化等都可能引发偏头痛。
冬天,日夜温差大,或进出室内外温度转换过快,会导致头部常有闷重感,更严重的就会引起偏头痛。
这种由温差引起的头痛属于“外感头痛”,原因是头面的气血循环不佳,导致脑部血管无法很柔顺的扩张与收缩,当温差剧烈时就会突然收缩紧绷,瞬间引起头痛。
偏头痛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供大家了解。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
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口服汤药
辨证论治口服汤药是临床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口服汤药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别寒热虚实,开具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处方,诊疗个体化,这也是中医药的长处。
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人可以选择中药汤剂治疗。很多病人头痛发作时来医院看病,而头痛缓解后就停止治疗,难以坚持服药,这样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头痛可能再次袭来。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肝风、痰浊、血淤等方面辩证论治。
如肝阳上亢,风火为患的“头风”,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呈跳痛或胀痛,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羚羊角粉、钩藤等。
对于头痛时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者,一般为虚寒证,可用吴茱萸汤治疗。不同证候要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一般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中医治疗偏头痛,除了中药外,还有一系列外治法,包括:针灸疗法、放血疗法、腹针疗法等。
同时,偏头痛时,患者可自行按压或环形按揉以下穴位。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交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百会穴是全身气之汇集处,头痛时按压此穴,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有效缓解头痛。
风池穴
位于耳后头枕骨下,发际附近的凹陷处,此穴具有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其止痛作用迅速。
合谷穴
又名虎口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中点处。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
印堂穴
位于眉心处,平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拔山根。
太阳穴
位于眉毛和外眼角的交线处,按摩太阳穴,有提神醒脑,止痛消疲的功效。
肾俞穴
在第二腰椎旁开二横指处,艾灸此穴,可以治疗月经性头痛。
阳白穴
位于瞳孔正上方,眉骨上一寸。按压阳白,清头明目,缓解头痛。
神庭穴
位于发际线正中向上0.5寸微微凹陷处,长按神庭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有效缓解头痛,十分提神醒脑哦。
平时一定要放松心态,多多按摩上述穴位,令人烦恼的头痛症一定会大大缓解。
准备姿势:平躺。
第一步:分推印堂穴。并从印堂穴推至太阳穴,按揉太阳穴。
第二步:多指揉两颞部(头部两侧耳朵上方),并按压头部正中。
第三步:多指拿揉头部两侧。
第四步:用掌根揉、挤压前额至颞部。
第五步:用双十指按压眼部周围。
第六步:掌心相对,揉搓至发热敷在眼睛上(眼睛闭上),然后轻缓揉动眼部。
第七步:两手相对,用掌侧扣击头部,指端抓打头部。
第八步:多指缓揉、点按风池穴。
第九步:双拇指揉压肩部。
第十步:用双手掌、指端用力顶托颈部。
偏头痛发作时,采取按摩的方法可以缓解或减轻疼痛,方法简便易行。
如可以采用推“三点”的方法。“三点”是指神庭穴、头维穴、太阳穴。
神庭穴在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
头维穴在前额发际拐角处上约半寸,按压其周围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
太阳穴在眉稍和外眼角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
具体操作方法
先推神庭,用双拇指交替进行,从头发尖过神庭穴,入发际1寸,用力推10次。
然后推太阳穴,双拇指分别用力按住太阳穴,用力推到耳尖为止,推10次。最后推头维穴,双拇指分别用力推头维穴10次。
另外,还可以请推拿、按摩专业医师进行较系统的手法治疗,对于减少发作次数有一定作用。
偏头痛偏方
1、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白酒适量。水煎分服,每日l剂。主治偏头痛。
2、绿茶1克,谷精草5~16克,蜂蜜25克。前2味加水250毫升,煮沸5分钟,去渣加入蜂蜜,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主治偏头痛。
3、生姜21克(切片),白酒250~500毫升。
将生姜浸入白酒中,温服1~2小杯。主治偏头痛,心腹冷痛。
4、乌头、天南星、葱汁各适量,前2味研为细末,葱汁调敷太阳穴。主治偏头痛。
5、川芎3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主治偏头痛。
6、胖头鱼(花鲢鱼)头1个,生姜50克,米酒250毫升。
加水适量,砂锅煮熟,趁热食完。主治偏正头痛,时痛时止。
7、干香菇25克,黄酒适量。煮熟饮服。主治偏头痛。
8、茶叶、川芎各9克。水煎分服,每日1剂。主治顽固性偏头痛。
9、珍珠母30克(先煎),龙胆草2~3克,菊花9~12克,防风3~5克,当归6~9克,白芍9克,生地 12~18克,川芎5克,全虫2~4只,虫5~9克,地龙9克,牛膝9克。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本方可清肝阳,活血通络。
适用于偏头痛,若苔腻口苦者加佩兰5~9克。
纳差加焦六曲或谷麦芽各12克,舌边尖有瘀点者去白芍加赤芍。服用本方时忌辛辣之品。
1、治头痛发汗
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2、突然头疼痛
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又方: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3、风痰头痛
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
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
又方: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治头痛不止
用杨梅为末,以少许入鼻取嚏,有效。
5、白萝卜治偏头痛法
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左痛滴右。每次3~4滴,每日2~3次可治偏头痛。
6、冷敷治偏头痛法
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敷在痛处,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7、按穴治头痛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可治头痛。
8、荞麦治头痛法
将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放入铁锅烘热,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可治头痛。
9、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法
双手浸入热水中让水没过手腕,每次浸半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要保持水温。连续浸泡数次偏头痛症状可消失。
偏头痛吃什么中药
偏头痛的单方、验方
(1)川芎、白芷各15克,大头鱼头1个,炖40分钟饮汤有一定的疗效。
(2)速效救心丸,在头痛发作时口服速效救心丸15-20粒,常在5-10分钟内停止头痛。如在发作先兆时用10粒,有明显的预防发作作用。
(3)土茯苓200克先煎汤,以其汤煎下列药。
辛荑15克,蔓荆子15克,生地25克,元参15克,川芎15克,天麻15克,双花20克,茶叶15克,煎取500毫升药液,分3次服,适用于顽固性头痛。
(4)荞麦子、蔓荆子等份研末,以烧酒调敷患部,日夜不断,效果好。
愈后鼻流黄水数日,即能根除。
(5)硫磺10克,川椒去子净末1.5克,调匀作成小饼,左边痛塞左鼻孔。
以右鼻孔流清水,右边痛塞右鼻孔,以左鼻孔流清水,全痛则左右都塞,至鼻水流净为止。
1、偏头痛冲剂
为古代治疗偏头痛名方“散偏汤”制剂。
由川芎、柴胡、白芷、香附、白芍、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组成。
功能活血行气,化痰导滞,祛风止痛。对于偏头痛呈现瘀血挟痰浊阻滞经络者。
如见偏头涨痛,痛处烘热,心烦不安,夜梦较多,大便不畅等有良效。
每袋20克,每次一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高血压头痛者慎用。
2、川芎茶调丸
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防风、荆芥、甘草组成。
具有疏风散寒功能,镇静镇痛作用尤为显著,用于治疗偏头痛作用比较突出。
丸剂每次3~6克,每日两次,饭后清茶送服。
袋泡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开水冲泡15分钟后,饮服浸出液。孕妇慎服,虚证头痛勿服。
3、颈复康冲剂
由黄芪、川芎、党参、桃仁、红花、地龙、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等22味药物组成。
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
部分药物具有温通督脉的功效。
主治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部僵直等。
每袋10克,一日两次,一次1~2袋。饭后服用为宜,少量黄酒为引。
15天为1疗程,总疗程为45天。孕妇忌用,经期停用,高血压、外感发热、溃疡病者慎服。
4、清上蠲痛汤
由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蔓荆子、苍术、麦冬、独活、黄芩、甘草组成。
具有活血祛风,清热燥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近年来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上腭脓肿疼痛等。
每有清除上部郁热,很快除祛疼痛之效。水煎服,一日1剂。
中成药
中成药服用简便,患者容易接受。目前,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种类逐渐增多,那么,如何正确选择中成药呢?
首先要强调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人头痛的特点选择中成药。
肝风所致的头痛反复发作,可以选用复方羊角颗粒。
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的偏头痛可以服用天麻钩藤颗粒。
头痛剧烈,心烦不宁者可以服用安脑丸,每次1丸,每日2次。
对于肝阳上亢,淤血阻络者可以选择镇脑宁、正天丸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辨证选用一些具有其他作用的中成药。
如女性患者常在经期前发作偏头痛,可以配合服用加味逍遥丸或逍遥颗粒。
头痛时手足发凉,或平素怕冷,手足不温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经常咽干口渴,手脚心发热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感冒后诱发偏头痛发作时可以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调颗粒治疗。
中药处方
方一
方名:头痛疏风散。
组成:菊花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药仅三味,药简效宏。
方二
辨证:肝经风火上攻。
治法:祛风散热,活血止痛。
方名:愈痛饮。
组成:菊花10克,霜桑叶10克,黄芩6克,薄荷6克,苦丁茶6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藁本6 克,白芷10克,鲜茅根12克,荷叶2张,川芎12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拔罐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是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有视觉症状、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引起发作性血管舒缩障碍有关。
发作开始时为颈内动脉痉挛,使脑内血液灌流量减少,引起神经先兆症状,而后颅外动脉扩张引起头痛。
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肝肾亏虚、髓海失养,或内伤七情、感受外邪、痰湿内生等因素,致清阳被扰而生头痛。
拔罐的祛湿效果也是不错的。
建议患者每天可以在脊柱附近的膀胱经和督脉等穴位拔火罐,每个穴位的留罐时间应在5~10分钟之内即可。
对于一些居家保健的市民,推荐使用真空拔罐器,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而真空拔罐器的原理其实与拔火罐相近,都是空气负压在起作用,对疗效来说是差不多的。
一、外关
由腕而上至此穴犹如“关”口,三焦经的络穴,别走心包经,故名外关。
位置:位于腕背横纹正中直上二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偏头痛、热病、耳聋耳鸣、落枕、腮腺炎、胸胁痛、关节疼痛。
二、风池
“池”指浅的凹陷处,是风邪窝积的地方,故名风池。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主治:篇头痛、目赤痛、近视、感冒、鼻塞、高血压、视力模糊。
三、天井
上部称“天”。“井”指凹陷处,故名天井。
位置:位于尺骨鹰嘴直上一寸凹陷中,微屈肘取穴。
主治:偏头痛、肘关节痛、肩臂部疼痛、颈项强、瘰疬。
四、列缺
“列”为裂开、分裂开、别行之意,“缺”缺口。
本穴为肺经的络穴,别走大肠经,点按可使人清爽,故名列缺。
位置:腕横纹上一寸半,两手虎口交叉时食指尽处。
主治:偏头痛、落枕、咳嗽、气喘、牙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取穴
(1)颈背部膀胱经穴、督脉穴。
(2)太阳、印堂、大椎、风门、心俞、肝俞。
(3)太阳、印堂、风池、合谷、太冲。
操作方法
(1)火罐法于第一组经穴中,以心俞、脾俞、肝俞、肾俞为重点,涂以润滑介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穴上。
或将罐沿膀胱经、督脉至上而下走罐数次,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最后将罐吸拔于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上,留罐5~10分钟。
(2)刺络拔罐法在第二组穴位中,依据辨证,每次选用3~4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将三棱针点刺脉络,放出紫暗淤血,血止后将罐吸拔于穴上,留罐时间依局部颜色而定。
(3)针罐法于第三组穴中,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刺入穴中,施以手法。
太阳、印堂二穴针法以刮针为主,风池则用捻转补泻。留针20分钟。
起针后,将大小适宜之罐吸拔于太阳、印堂,或其他背俞穴。留罐10~20分钟。
注意事项
因头面部肌肉浅薄,拔罐有一定难度,且留罐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留下疤痕。
偏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
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偏头痛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专门的病,只是一个症状。
很多病都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烧会头痛,脑子里长瘤子也会头痛,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也可能会头痛。
头部有很多经脉循行所过,不同经脉病变,在头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
针灸治偏头痛是用经络辨证的方法,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来辨证取穴,如两边头痛叫少阳头痛,头顶痛叫厥阴头痛。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灸止痛的疗效比药物要好。
针灸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次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头痛消失,很少复发。
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在偏头痛发作的缓解期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起到延长发作周期、减少发作频率的作用,在发作时则可减轻疼痛程度。
针灸治疗偏头痛起效快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偏头痛患者可以选择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不可到江湖游医处、条件差的小诊所治疗。
头痛持续2~3小时后进入头痛后期,患者入睡,醒后头痛消失,故睡眠一般能缓解偏头痛。
女性常随月经来潮出现周期性发作的颞侧头痛,间歇期往往如常人。
选穴
局部痛点、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中脘、足临泣。
操作
头部诸穴沿皮刺,在疼痛局部施中强刺激,间隙运针,留针20~30分钟,亦可配合使用电针。
如何预防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
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
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
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
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作用。
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不要食用过冷的食品
炎热的夏季,人们多喜欢吃冰激凌或冷饮,但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这种消暑方式却往往很容易引起头痛的发作。
医学研究表明,当人吃冰激凌或冷饮时,舌和口腔黏膜在冷刺激的作用下,可反射性地引起颞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变细。
当痉挛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转为被动性扩张,出现动脉怒张、充盈、搏动增强,血流冲击扩张的动脉壁上痛觉神经末梢,引发头痛。
浴后头发未干不要马上睡觉
很多人有晚上睡觉前或清早起床后洗澡的习惯,这种习惯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洗澡后,未待头发干透就睡觉,往往很容易诱发头痛的发作。
沐浴后毛窍张开,很容易被风邪所伤,人在入睡后,体温下降、呼吸和脉搏的频率降低,整个新陈代谢的速度都减慢了,头部的温度也自然降低。
这时如果头发还没干透,寒湿之气很容易留滞在头部,久久难以散去而引发头痛。
不要在烈日下直晒
偏头痛患者对光线非常敏感,尤其是头痛发作时,明显畏光,喜欢呆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甚至必须闭目卧床。
而炎夏强烈的阳光刺激则可直接引起头痛,可见光的刺激与偏头痛发作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提醒偏头痛患者,在夏季光照较强时间段(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之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应注意佩戴墨镜、遮阳帽等进行保护,避免强光照射。
不要涂抹气味浓烈的香水
偏头痛与嗅觉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患者在偏头痛发作的先兆期会出现嗅幻觉,一些嗅觉刺激(如气味浓烈的香水)则可以直接诱发偏头痛发作。
嗅觉与掌管人情绪、记忆等的大脑边缘系统关系密切。淡淡的清新的香味(如水果香味以及薄荷香味、茶香味等)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兴奋,而过于浓烈的气味(如浓烈的香水味)闻起来则会使人感到烦躁、不适。
此外,人的嗅觉是有记忆的。一旦其偏头痛被某种浓烈的气味诱发过,当再次闻到这种气味时,人便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偏头痛发作时的痛苦体验,变得焦虑、烦躁,继而可诱发偏头痛。
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视或电脑
电视、电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学习、工作、交流、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殊不知长时间面对电脑或电视屏幕,本身就可以诱发头痛。
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长时间面对电脑或电视屏幕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另一方面来自于屏幕的光线对视觉的刺激时间过长导致的眼睛疲劳。
祖国医学认为,偏头痛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肝开窍于目”,长时间的用眼疲劳极易耗伤肝血,引起肝风内动,发为头痛。
结语: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各种各样,而且都是安全的。患了偏头痛的人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哦。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