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心悸怎么办 试试中医治心悸的方法

阅读:709

  提到心悸,大家有多少了解呢。心悸的时候心跳会不正常,有心慌的感觉。心悸的时候,人也是很不舒服的,那么心悸怎么办?今天,小编就心悸怎么办,心悸的原因及心悸吃什么药来跟大家讲讲。

  目录

  1、心悸的原因 2、心悸的症状

  3、心悸的中医治疗 4、心悸吃什么中药

  5、心悸怎么办 6、心悸按摩穴位

  7、治疗心悸的偏方 8、心悸预防保健

  心悸的原因

  心悸,中医证候。是指患者心中悸动,烦躁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病症。

  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

  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

  治疗应分清虚实,虚证要滋补血液,滋阴和温阳。实证应祛痰、清火、行瘀。

  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1、《内经》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2、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

  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不安,水饮,虚劳和汗后受邪,并提出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常用处方等基本治疗。

  3、《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

  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

  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关于心悸发生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因心率过快、过缓或出现心律不齐而感到心碎。

  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下,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搏量也相应增加,使心肌在收缩期紧张度增高,产生心悸。

  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如轻度体力活动、偶发早搏等情况下即感明显的心悸。

  而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活动或强的精神刺激时人们方可感觉到,且持续时间短,经休息后心悸很快消失。

  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也常导致心悸的产生。当注意力较集中时,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可能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搏量及神经敏感性增强等因素有关。

  1、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3、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

  4、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

  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之气血阴阳,亦可引起心悸。如温病、疫毒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悸。

  或邪毒内扰心神,心神不安,也可发为心悸,如春温、风温、暑温、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心悸,如附子、乌头等,当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

  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成为怔仲。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

  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发病。

  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主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

  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都可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而引起。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

  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

  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

  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

  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慌而就诊。

  1、年轻女性心悸胸闷

  很多人认为心悸胸闷是老人容易多发的疾病,可是现在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是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年轻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呢?而且很多年轻女性心悸胸闷还查不出来原因。

  2、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3、心悸伴心率异常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是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到搏动有力。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以有心悸。

  4、饭后心悸

  饭后心悸是气血两虚的症状之一。气血两虚证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症,证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化气所致。

  5、劳累后心悸

  劳累后心悸指患者进行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后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心悸的中医治疗

  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

  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

  临床上一般心悸见有神疲、乏力、脉虚者,为心气虚。见有头晕、色淡、脉细者,为心血虚。

  气虚基础上出现畏寒肢冷、面白者为阳虚。

  血虚基础上出现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脉细数者为阴虚。

  舌紫斑、隐青,脉涩或结代者,多夹瘀。

  脘腹痞满,舌苔厚腻,脉滑者,多夹痰。临床常虚实夹杂,要仔细辨别。

  2、辨惊悸、怔忡

  惊悸多因外因所致,因惊而悸,怔忡多内因而成,外无所惊。

  惊悸发作有时,持续时间较短,病情较轻,为心之用病,治疗较易。怔忡自觉心中惕提,动悸不安,稍劳即发,发作无时,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多为心之体病,治疗较难。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惊悸日久,可以导致怔忡,怔忡可以因惊而加重。

  3、详辨脉象变化

  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故尚虚辨脉象,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

  脉率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

  脉来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症从舍。

  一般认为,若脉呈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者,为虚寒之象。

  脉见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由元气虚衰,脉气衰微所致。

  凡久病体虚而脉象见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见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4、结合辨病辨证

  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

  冠心病心悸,多为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初起多为风温干犯肺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

  风心病引起的心悸,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悸,则虚实兼夹为患,多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

  治疗原则

  心悸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心悸实证常因于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心虚胆怯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动数,或细弦。

  分析: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心神动摇,少寐多梦。胆气怯弱则善惊易恐,恶闻声响。

  心胆俱虚则更易为惊恐所伤,稍惊即悸。心位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劳累耗气,心气益虚,故劳则加重。脉象动数或细弦为气血逆乱之象。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加减

  ①时寐时醒者,加川连、肉桂。

  ②梦中惊醒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③动则心慌气短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

  ④恐惧不能独卧者,加炒枣仁、熟地、柏子仁、枸杞子、五味子。

  ⑤苔厚腻,脉滑者,加竹茹、枳壳、半夏、胆星。

  2.心脾两虚

  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兼次症: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

  分析:心脾两虚主要指心血虚,脾气弱之气血两虚证。

  思虑劳心,暗耗心血,或脾气不足,生化乏源,皆可致心失血养,心神不宁,而见心悸、失眠多梦。

  思虑过度可劳伤心脾,故思虑劳心则甚。

  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无华,口唇色淡。

  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均为脾气虚之表现。气血虚弱,脉道失充,则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加减

  ①心烦口干者,加玉竹、麦冬。

  ②腹胀纳呆者,加生麦芽、生谷芽。

  ③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3.肝肾阴亏

  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兼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

  舌象: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脉象细数。

  分析:肾水亏虚,水不济火,心火偏亢,心神不宁,故心悸失眠。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

  脑海失充,则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主筋,肝阴不足,不能濡目,故视物昏花,两目干涩。

  筋失所养,故筋脉拘急,肢体麻木。阴虚火旺,虚火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肝火内炽,故急躁易怒。阴液亏虚,不能上润,故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之征。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加减

  ①口渴心烦,重用麦冬、沙参加石斛、玉竹。

  ②阴虚火旺,热象偏重者加黄连、山栀、淡竹叶等以清心火、宁心神。

  ③潮热盗汗加麻黄根、地骨皮、浮小麦、白薇。

  ④便秘加瓜蒌仁。

  ⑤善惊易怒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以加强重镇安神之功。

  ⑥阴虚夹痰热者,加用黄连温胆汤。

  ⑦阴虚夹瘀热者,加丹参、丹皮、生地、赤芍等。

  ⑧阴虚而火不旺者,亦可用天王补心丹。

  ⑨口苦咽燥,热象较著,宜用朱砂安神丸。

  心悸吃什么中药

  如症见心慌,伴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或腹胀,大便不成形,面色萎黄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者可选用成药人参归脾丸和参苓白术丸治疗。

  汤药可用:当归10克,龙眼肉10克,党参1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如症见心慌伴有焦虑,恐惧,虚烦不眠,或多梦易惊,舌质红、苔少者,可选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治疗。

  汤药可用经验方:酸枣仁10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龙齿20克,牡蛎20克,夜交藤12克,竹叶6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如症见心慌伴健忘,失眠,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神萎遗精不耐思虑,舌红少苔者。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安神补心丸治疗。

  汤药可用经验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黄15克,地骨皮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竹叶9克,远志10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处方:益气强心汤。

  生黄芪、茯苓、葶苈子各30克,丹参、漂白术各15克,白参、麦冬、五味子、桂枝、泽泻、佛手、桃仁各10克,木香6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

  患者诉服用上方10剂后,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明显减轻,胸痛未发,下肢水肿消失,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弱。

  治法同前,继以益气强心汤,药物稍做调整,茯苓由30克改为15克,加火麻仁、益智仁各15克。共5剂,水煎服。

  三诊

  患者诉胸痛未发,活动及情绪激动时,胸闷、心悸、气短较前明显改善,食欲睡眠均可,二便正常。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继续服用益气强心汤7剂,并嘱合理膳食,适当锻炼,调节情绪。

  按语

  益气强心汤中生黄芪、白参、桂枝益气温阳扶正。茯苓、泽泻、葶苈子泻肺利水消肿。丹参活血利水。

  麦冬、五味子收敛养心。大枣健脾利水,养血安神。木香、佛手行气,调畅气机。诸药合用,疗效极佳。

  处方:桂圆肉、柏子仁、酸枣仁各20克,丹参、黄芪、党参各15克,生地、熟地、炒白术各10克,柴胡、白芍、枳实、川芎、当归各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安神。

  主治:心悸,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喜叹息,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处方:黄芪、葛根、鸡血藤各20克,地龙、丹参、川牛膝各12克,半夏、当归、川芎、赤芍、陈皮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型,症见头痛头晕,伴恶心,头颈转动时诸症加重,舌淡边有瘀点,苔薄腻,脉沉涩。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

  服上方14剂后,症状较前好转,偶有心悸、胸闷、两胁仍胀。睡眠转安,大便仍黏、日1行。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右脉濡弱,左脉沉弦。

  于上方去山药、砂仁、黄连,加瓜蒌皮15克,薤白10克,青陈皮各9克,炒苍术改15克,炒白术改12克,木香改10克,以增疏肝宽胸理气之功。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

  服上方后,心悸、胸闷症状好转,但两胁胀痛,左侧尤甚,咳嗽痰多,大便黏滞。望舌质暗红,苔薄。诊其右脉弱,左脉略弦。此时当转以运脾益气,疏肝和胃为主。

  方药:太子参12克,生黄芪15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姜半夏12克,茯苓30克,郁金12克,桂枝8克,赤芍12克,炒三仙各12克,旋覆花10克(包煎),青陈皮各9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黄连4克,生姜2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

  服上方后,心悸消失、胸闷、两胁胀痛减轻,咳减痰少,大便爽。望舌质暗红,苔薄。诊其右脉缓,左脉略弦。守方再进14剂,诸症告愈。

  按语

  心主血。心血不足常能导致心悸。阴血亏损,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神不安而志不宁。

  劳伤肝脾,脾胃生化乏源,渐至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亦致心悸。肝郁气滞则两胁胀痛。

  纵观全案,先期以养血柔肝,运脾益气为主治疗。中期根据症状则以疏肝行滞,宽胸理气建功。

  后期又以运脾益气,疏肝和胃收效。使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旺盛,心有所养,则悸定神安。肝血条达,气机调畅,则两胁胀痛等症自消。

  心悸怎么办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内关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操作方法

  1、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2、日常生活中若见有胸胁痛、胃痛、心痛、心悸、胸闷气急、恶心想吐等症状。

  可以每天按摩内关穴和外关穴各5-10分钟,连续21天,以上症状即可缓解及好转。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心悸可分为心血不足,心气虚弱,阴虚火旺,痰火上扰,气滞血瘀五种类型,故其饮食宜忌的原则也应有所选择。

  心血不足型

  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

  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

  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型

  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

  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扰型

  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

  宜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腻肥甘食品。

  心悸按摩穴位

  心悸是自觉心跳加快且很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有心脏跳动异常快速,或者不规则等现象。主要症状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等,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在临床工作中,按摩下列穴道可以起到缓解、安神的作用。

  指推檀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指掐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门穴约1分钟,至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

  点按内关穴

  位置:手臂的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左手拇指点按内关穴2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发散为佳。

  注意事项

  按摩穴位的时候一定要以有酸胀感为佳,要不然效果不好。

  在按摩时,涂抹一些风油精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治疗心悸的偏方

  方一

  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乎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

  桑椹15克。用桑椹煮水,代茶饮。

  方三

  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山萸肉10克,白糖少许。将枣仁、芡实洗净,与龙眼肉、山萸肉同放人铝锅内,加水适量。

  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熬20分钟,滤去药渣,放人白糖,搅匀,装入茶壶内。吃龙眼肉饮药液。

  方四

  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清茶10克。共研粗末,每日1剂,沸开水冲泡,随意饮用。

  方五

  猪心1个,大枣15克。猪心带血破开,放人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每日中午食之。

  方六

  猪腰50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油、醋、葱、姜各适量。

  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3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各调料即成。当菜肴食之。

  方七

  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将枣仁炒黄研末,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空腹食之。

  方八

  猪心1个,党参15克,丹参、北芪各10克。将党参等三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与猪心共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

  方九

  百合60—100克,糖适量。用百合加糖煎水,每日1次。

  方十

  新鲜生蛇(肉)150克,猪瘦肉150克。2味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方十一

  莲子肉9克,龙眼肉15克,百合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尤适用于心虚所致的心悸。

  方十二

  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15克。将黄鳝去内脏后与猪肉,黄芪共煮熟,去药食用,佐餐。

  本方尤适用于气血虚所致的体倦无力、心悸、气短。

  方十三

  龙眼肉50克,枸杞子24克,桑椹18克,白糖适量。将以上三药水煎,再加入白糖服用,1日2次。

  方十四

  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生地18克,大枣10枚,生龙骨18克。

  将生龙骨先煎后再与其它药一起煎,每日1剂,1日2次。本方尤适用于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

  方十五

  白木耳9克,太子参15克,冰糖适量。水煎饮用。本方适用于气阴不足所致心悸。

  方十六

  人参10克,淮山药30克,朱砂6克,鸡蛋1个。将人参、山药研成细面,与朱砂拌匀备用。

  每次用6克混合药末,与鸡蛋在碗内调搅均匀,放蒸锅上蒸熟即成。每日晨起一碗蒸蛋,连服半月以上。

  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

  心悸预防保健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

  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有了心悸的人,在医院经过适当治疗,回家后在饮食起居等各方面应注意保养自己,以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心悸的发作。

  休息

  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午睡,对有失眠者,应服镇静剂,保证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

  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

  另外,不要看紧张或有刺激性电影或电视,以防心悸的发生。

  饮食

  宜清淡,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豆制品,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喝浓茶或咖啡,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

  情绪

  应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和忧伤。

  避免感冒或咽炎

  密切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寒风侵袭,尽量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染上感冒。如有咽痛,应及时诊治。

  强身

  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参加太极拳或气功锻炼,但一定要持之以恒。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心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情绪平稳。如果心悸了也不要害怕,可以试试文章中提到的小偏方,也可以向中医求助哦。

延伸阅读: 心悸怎么办 教你们治疗心悸 什么是心悸 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心悸怔忡药膳方 心悸药膳方二 心悸食疗方 酱香猪心 能够治疗心悸失眠

相关文章

  • 心悸怎么办 7种中医疗法强健心脏

      心悸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的症状,这种病发生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害中老年人健康,那么心悸怎么办呢?中医方法对治疗心悸有效果么?下面就让小编介绍7种中医疗法治疗心悸!   心悸怎么办 7种中医疗法强健心脏   1.心虚胆怯之心悸: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可选服安神定志丸。&

  • 心悸怎么办 教你们治疗心悸

      如今的生活压力都是比较大,我们都是需要好好地对面一下的,如果得了心悸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好好处理才行的,今天小编带来了治疗心悸的办法,大家不妨可以看看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心悸怎么办   一、心悸失眠的医治应规划安静卧房,尽量使卧房阻隔噪音,并且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气,睡前半小时内防止过火劳心或劳力的作业。即便明日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

  • 中医问诊常见症状鉴别之心悸

      心悸,怔仲,伴脉结代,胸闷不舒,发热恶寒,头痛,短气,神疲乏力,苔薄白者,是外感所致的心悸。为外邪未解,内传于心,心气不足则心悸,征忡。   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两颧红,甚则唇与指甲青紫,或咳喘咯血,舌淡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结代者,是痺病内传于心之心悸。痹病不愈,内传于心,血脉闭阻,心失所养则心悸。   心悸,征忡,善惊易恐,坐立不安,梦多失眠,不思饮食,舌淡,脉虚者,是

  •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的鉴别诊断

       心悸怔忡这类症状我们并不陌生,对于心悸怔忡我们应该是要引起重视的,如果我们经常会有心悸怔忡的症状出现说明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了,那么心悸怔忡的病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心悸怔忡吗?  心悸怔忡的症状很是明显,对于出现这类症状我们应该要及时的就医的,以下介绍心悸怔忡的主要内容。  心悸怔忡  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感觉。中医所谓之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

  • 心悸的原因 这些因素会导致心悸

      想必大家对于心悸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很多人在生活中会有心悸的情况出现,那么大家知道心悸的原因是什么吗,心悸的症状又是什么呢,心悸怎么治疗比较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心脏病我们可能听过很多,见过很多,但几乎很少人听心脏病的心慌心悸说,因为有时候是很轻微的,也不需要治疗,所以我们不重视不理解,但我还是将引发心悸。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

  • 心悸气短 让你充分了解何为心悸气短

      说起心悸气短,不少人都有经历过。引起心悸气短的原因有很多,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只要对症下药,很快就能痊愈。想知道心悸气短是怎么回事以及心悸气短的症状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心悸气短不分年龄层,所以无论什么年纪都要积极预防,如果遇到此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诊断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

  • 什么是心悸 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现在的生活中,有好多病症困扰着我们的身体,我们想要健健康康地活着,就得自己好好地保护好自己,什么东西都要预防好,那么今天小编带来的是心悸,还是相当重要,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看看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什么是心悸   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

  • 心悸

      心悸的描述   伴随症状:   1.伴心前区痛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伴发热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伴贫血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

你可能感兴趣

  • 银离子鞋子除臭杀菌剂喷雾神器,脚臭怎么治简单有效的方法


  • 柏子养心汤 袋泡茶心悸心慌 助眠安神 气虚不足补//气 梦多 睡眠


  • 太极 补肾益脑胶囊0.27g*72粒/盒补肾益气养血生精 心悸气短


  • 佰年龄 三宝胶囊 0.3g*20粒治疗肾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心悸失眠


  • 青春宝抗衰老片80片*6瓶中老年气阴两虚神疲乏力心悸


  • 安神胶囊0.25g*60粒/盒 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T康福


  • 不焦虑的数学+不焦虑的几何+不焦虑的函数 全套3册 贼叉著 从中考到高考孩子怎么学家长怎么教数学之美这样学习方法技巧大全教程


  • 做好脊柱养护 从此脊病不缠身 11种脊柱养护方法 35种与脊柱问题相关的病症 详细列出对症疗法 家庭中医保健类书籍 脊椎保养


  • 董明珠传 独立女性奋斗范本自传 精装 了解一个欠一身债 从零做到霸道总裁的董明珠是怎么做到的董明珠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 博库网


  • 海外直订医药图书The Natural Ways of Getting Rid of Boils: Natural and Effective Remedies for Cys 祛痘的自然方法:治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