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总是觉得喉咙里面有东西,但就是咳不出来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痰。痰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痰多久不正常了,而且痰也会引起很多疾病的,那么如何祛痰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中医祛痰 2、祛痰偏方
3、祛痰穴位 4、秋季祛痰茶饮
5、祛痰的中医药膳 6、中医辨证治痰多
7、祛痰中药有哪些 8、艾叶熏脚有祛痰功效
9、宝宝化痰祛痰的方法 10、老人化痰祛痰的好方法
中医祛痰
秋天是慢性咽炎的高发季节,气候也非常的干燥,很多人都有咳嗽出痰的症状,特别是早上刚刚起床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嗓子里面有东西,但是就是咳不出来,要么就是痰多。
你可别小看了这痰,中医讲百病皆因痰作祟,大部分的疾病其实是因为痰湿所导致的,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祛痰止咳呢?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药物:甘草
穴位: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丰隆穴在我们小腿前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一直都是很多医学大家祛痰的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饮食消痰妙招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痰湿淤结失眠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中医上“痰”的分类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脂肪瘤
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
脾虚之痰—咳嗽之痰
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
血痰—高血脂
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有两个穴位经自我按摩对化痰有显著效果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穴位位置: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
腕横纹上五寸,这里(是)支正穴。这个位置在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这个穴位叫支正,“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它俩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它是一个络穴。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身体的疾病自然就消除了,健康也随之而来。
祛痰偏方
感冒了,往往在退烧后,很多人还要被咳嗽困扰很长时间。对于咳嗽,民间有很多食疗“偏方”,小编为你收集了10种咳嗽食疗方法,在您久咳不愈时不妨试试看这些“偏方”。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做法: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适用: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8、燕窝梨大养肺阴
做法: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食用。
适用: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9、萝卜胡椒止咳祛痰
做法: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适用: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0、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做法: 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冰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适用: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祛痰穴位
如何祛痰呢?喉咙部位有痰会让你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痰液,那么会影响到疾病的康复。有些时候的痰是咳不出来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祛痰呢?下专家就为大家介绍祛痰方法!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祛痰的方法有哪些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祛痰的方法,按摩,中药方剂都能起到很好的止咳化痰的效果,希望以上的介绍给大家带来帮助。
秋季祛痰茶饮
秋高气爽,万物萧条,天气干燥是这个季节明显特征。
秋季养生应滋阴润燥、润肺益脾,防止感冒。对此,小编给大家带来几款秋季适合喝的养生茶饮。
一、秋季祛痰茶饮
适应者:咳嗽痰多、纳食不香。
原料:绿茶5g、白萝卜90g、食盐少许。
做法
1、将白萝卜切碎煮烂加盐少许。
2、用胡萝卜汁泡茶即可。
茶效:绿茶清热解毒。白萝卜清热化痰。配合饮用可理气开胃,清热化痰。
不适宜者:脾胃虚弱、腹泻者。
二、秋季防流感茶饮
适应者:流感、伤寒、咳嗽者。
原料:绿茶7g、生姜10片。
做法
1、将绿茶与生姜同时放入锅中。
2、煮沸后即可饮用。
茶效:绿茶清热解毒。生姜暖胃,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不适宜者:风热感冒者。
三、秋季祛火茶饮
适应者:感冒咳嗽、火眼、牙痛者。
原料:绿茶适量、盐少许。
做法
1、将绿茶与食盐同时放入茶杯中。
2、开水冲泡7分钟左右,每日4杯左右。
茶效:绿茶清热解毒。食盐清火、凉血。配合饮用有效降火化痰,治疗牙痛。
不适宜者:水肿者。
祛痰的中医药膳
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上班族总是因为工作忽略生活,头痛喉咙有痰是常事,那么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呢?小编总结了一些祛痰食谱,赶快吃起来吧。
1、板栗牛肉
牛肉250克,山慈姑100克,栗子(鲜)5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5克,酱油5克,盐2克,白砂糖5克,花生油10克。
板栗、山慈菇去皮洗净,切块,山慈菇块入沸水中氽2至3分钟后取出。牛肉洗净,切块,与10克鲜橘皮一起放入铁锅中,加水同煮,待牛肉将熟时取出。
取另一锅加花生油少许,入牛肉、山慈菇、板栗、姜末一起翻炒,再加入适量料酒、酱油、精盐、糖和汤,烧到肉酥,出锅即可。
2、墨鱼猪肚汤
墨鱼250克,猪肚250克,杏仁15克,姜5克。
新鲜墨鱼不用刮,整只洗净,猪肚擦洗干净,全部放入煲,加杏仁、生姜,加水3碗,煲3小时,即可饮用。
3、北杏炖雪梨
苦杏仁20克,梨500克,白砂糖50克。
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急火隔水炖1小时。每日2次,食雪梨、饮汤。
4、百合荸荠雪梨羹
荸荠20克,梨50克,百合20克,冰糖10克。
将鲜百合一瓣一瓣的掰下来洗净,将荸荠、雪梨分别去皮,切成一样的小丁备用,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糖,把荸荠丁、雪梨丁、百合一起放入锅里,用大火煮,待锅开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倒入盆里即可。
5、白萝卜炖蜂蜜
白萝卜一个,枸杞几粒,蜂蜜适量。
白萝卜去头尾,刨去外皮,切成段。枸杞用清水浸泡至变软。先在每段白萝卜上,切0.5厘米的厚片作盖子,再用勺子在白萝卜中间挖一个洞,做成萝卜盅。将萝卜盅摆放至盘中,往萝卜洞里注入蜂蜜,倒至八分满。放入枸杞。
装萝卜盅的盘子要深一点,因为清蒸过程中,白萝卜会大量出水,变成清香甜美的汤汁。给白萝卜盅分别盖上盖子,放入锅内加盖大火上汽后转中火隔水清蒸一小时。
6、川贝枇杷叶炖鹌鹑
干枇杷叶10克,南、北杏10克,鹌鹑两只,元肉10克,川贝12克,姜2片,水5碗。
将川贝、枇杷叶、南北杏和元肉洗净。洗净宰好的鹌鹑,斩大件。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先武火煮20分钟,再转小火炖两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7、罗汉果柿饼汤
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姜2片,土冰糖两小块,水5碗。
将罗汉果和柿饼洗净。将罗汉果、柿饼和姜片放入煲内,加5碗水,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钟,下冰糖调味,待冰糖融化即可食用。
8、雪梨南杏仁
雪梨1个,海蜇皮60克,南杏仁10克,姜2片,水4碗。
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6瓣。南杏仁洗净,稍浸泡。海蜇皮切成细条,以清水浸泡,漂去异味,捞起挤干水分。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9、白瓜咸蛋粉丝汤
紫菜10克,咸蛋1个,粉丝1扎,白瓜1根,姜2片,水6碗。
将白瓜削皮洗净,切片。咸蛋洗净,先煮熟后去壳切厚片。紫菜浸透洗净。粉丝浸泡至软。煮沸清水,放入白瓜、姜片煮5分钟,再放入咸蛋和粉丝略煮,最后放紫菜煮1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10、罗汉果茶
罗汉果2颗,水600毫升。
罗汉果剥去外壳备用。取一锅,将作法1的罗汉果放入锅中,放入水600毫升煮至沸腾。转小火续煮约10分钟即完成。
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在人的呼吸道里,许多小纤毛麦浪一样朝向口腔的方向,慢慢将脏东西推出来,推到嗓子眼儿时,人就会咳嗽吐痰。每个人的痰密度不同,里面什么样的细菌都可能携带。如果随便乱吐,痰变干后,痰中成千上万的细菌就会飘到空气中。这些病毒、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可在干燥痰液中存活6至8个月;而痰中的结核杆菌随尘埃飘飞,可维持8至10天的播散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说,“非典”的流行就是人们这种不良卫生习惯造成的。
痰是一种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中医论引起痰多的原因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们常说,“肉生火,鱼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对于“痰”的认识,其实中西医有不同的见解。
西医所说的痰,主要是指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所说的痰则内涵更广。从性质上讲,中医将痰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之痰看得见,摸得着,能听见声。除了老百姓熟知的能咳出的痰,能用手摸到的甲状腺结节、脂肪瘤,以及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中辘辘作响的“痰饮”也是有形的痰。无形之痰则潜伏在体内,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判断痰的存在。
望
主要是望形体、望舌苔。中医讲“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脂肪具有“痰”的污浊、黏滞、稠厚的特性,由体内水湿中的污浊部分凝聚而成。皮肤油腻、身材肥胖,是痰浊内阻的表现。舌苔厚腻,是水湿污浊最直观的表现。
闻
主要是闻气味。体内痰湿严重的人,一般体味较大,口气也较重。
问
过多的痰饮水湿沉积在体内,就像一块浸满了水的海绵,这样的人常常觉得身体沉重乏力、倦怠迟缓。追问病史,很多还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问题。
切
切肌肤、搭脉象。痰湿的人皮肤表面常可摸到肿块,如脂肪瘤、腱鞘囊肿、甲状腺结节、肿大的淋巴结等,摸上去手感柔韧,这都是痰的表现。脉象上以滑脉居多,有如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一般。
如何预防痰的形成
预防痰的形成,先要重视调理体质。对痰湿体质的人来说,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冰少糖,进食速度和食量也要节制;适当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海带、冬瓜、白萝卜、扁豆、洋葱、薏苡仁、红小豆、紫菜、白果等;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调动自身的正气,把“体内的垃圾”清除掉。
对已经形成的痰,要“给邪以出路”:“痰在上,引而越之;痰在中,分而化之;痰在下,淡渗利之。”以咳出的有形之痰为例,化痰最重要的是分清寒热。如果是黄色黏痰,量少难咳,属热;色白质稀,量多易咯,属寒。前者要清热化痰,可用川贝枇杷露,后者应温肺化痰,用橘红痰咳液。对于无形之痰,则要健脾化痰利湿,中药多用党参、白术、茯苓、苍术、荷叶、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等。病人还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一些经典的名方,如化痰祛湿方、越鞠丸、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
从内而外的治疗才能彻底的根除疾病,中医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掌握了内部的规律,化痰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中医辨证治痰多
痰的发生机理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祛痰中药有哪些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白芥子
味辛,性平,入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患者。
天南星
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的功效。另外,该药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者,多和天麻合用。
紫菀
味苦、甘,性微温,归肺经。本药能明显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作用,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主要用于咳嗽且有痰涎壅盛、咳吐不爽者。
前胡
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的功效。有明显增加呼吸道分泌作用,无明显镇咳作用。临床上常与杏仁、桑白皮等配伍。
白前
味辛、甘、性平,归肺经。具有祛痰、降气止咳的作用。与桔梗、紫菀、百部等合用,也可用于久咳多痰的治疗。
竹沥
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常用于咳嗽痰多者。
款冬花
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临床上常与紫菀配伍,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
杜鹃素
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或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祛痰作用。临床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使痰量逐渐减少,痰液变稀,易于咯出,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1.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2.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3.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4.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黏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5.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
6.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艾叶熏脚有祛痰功效
艾叶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腹冷痛、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咽喉肿痛等症。口服煎剂或人丸散剂,常用量为3-9克;外用则为煎液熏洗,或炒热温熨,或制成艾条灸用,或鲜叶捣烂外敷。但阴虚血热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及抗过敏作用。所以艾叶煎液熏洗双脚能止咳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口鼻吸入了艾叶的挥发气体,同时入的足底经脉丰富,肝、脾、肾等经络均循布足部,用艾叶煎液熏洗双足,循经脉人肺肾,温驱寒邪、肺气得宣、气得纳、咳喘得止。
方法是:艾叶30-50克,放人1500毫升的沸水中煎约15分钟;捞出艾叶,将药汁倒人脚盆中,趁热熏蒸双脚,为防药气外散,可在双脚外蒙盖一块稍大于脚盆的塑料纸(布),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3-5次即可显效。
一般来说,艾叶外用无不良反应,中毒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应太浓(20-30克为宜),也不宜久用,咳止即停。
足浴疗法止咳祛痰
方一:生姜30克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人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1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用于风寒咳嗽。
方二: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牛蒡子15克,石膏30克。共煎取药汁,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敷脐疗法用于咳嗽痰多
方一: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
方二: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于寒咳。
宝宝化痰祛痰的方法
关于化痰的问题,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等。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痰液也有利于病原菌滋生,引起继发感染,破坏呼吸道组织,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清除呼吸道及肺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肺通气血流比值,祛痰消炎治疗是治疗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可根据以下几点帮助祛痰
1、提倡户外活动,增加小儿抗病能力,保持卧室清洁,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
2、采取中医疗法祛痰,如拍背(用适当的力度以空心拳在小儿的背部由下至上拍背可有助于痰液的排出)、磁贴、穴位注射、拔火罐等。
3、中药祛痰:如根据患儿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选用化痰方剂如二陈汤、桑杏汤等,可到医院进行诊治。
4、适当选用祛痰药,如猴枣散、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散、乙酰半胱氨酸等。
5、饮食疗法:可根据患儿的体质选用川贝炖雪梨、川贝南北杏煲鹧鸪汤、无花果煲瘦肉、白萝卜煲瘦肉等帮助祛痰。
祛除痰的一般食疗
首先想到的是罗汉果,我不知道北方有没有,不过我的家乡广西桂林就是盛产罗汉果的地方。我们那边的罗汉果好像主要销往台湾的居多,具有祛痰止咳,清肺解热的功效。一般可以用来泡茶喝,烧一壶开水,然后丢一点罗汉果进去煮几分钟就好。我们家那边都是用这个过年给客人喝的。
1、雪梨,北方盛产雪梨的,这个用来化痰也是个好东西,我那会在北方上大学我同学教给我的,用雪梨煮着吃,效果也很不错的。
2、银耳,好像是东北特产吧。银耳汤也是具有化痰止咳,祛热的功效的。做法也都是很简单,很容易实现的。
3、柿子,这个貌似全国都有的东西,直接吃就可以,祛痰止咳。
4、荸荠,这个也是桂林那边的特产。别的地方貌似很少见,记得我带去北方给同学们吃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荸荠去皮后来煮水喝,里面可以放点其他的配料味道还不错,小孩子应该也爱吃的。
5、苦瓜,苦瓜炒肉片,苦瓜炒蛋我都好喜欢吃的,还能去火化痰,不顾得看个人爱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欢苦瓜的,不过确实是好东西,哈哈。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啊,清淡为主,类似刺激性的食物少吃,辣椒啊,大蒜啊什么的。
老人化痰祛痰的好方法
痰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并可加重感染。祛痰药可稀释痰液或液化痰液,使之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药也分为两类:一类能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另一类能使痰液溶解、粘度降低而使痰容易咳出。需要强调的是,如果痰液为黄色或绿色脓痰,说明伴有感染,这种情况在服用止咳化痰药的同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治疗喉咙痛、痰多等症,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因为这两味药服用起来比较方便。
但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甘草具有化痰的作用,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的作用,所以治标不治本。
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因为胖大海虽有祛痰功效,但只是针对肺热导致的痰多有效,而老年人痰多常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的寒痰。
有一个方剂是“万能”方剂,各种痰症都可以通过它的加减进行治疗,这就是所谓的“二陈汤”。
具体方法: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温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生姜炒鸡蛋功效
生姜炒鸡蛋,有温化祛痰,调和营卫,特别适合于风寒咳嗽。生姜炒鸡蛋也能有效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生姜炒鸡蛋做法
取生姜切丁或丝,将鸡蛋打入碗内拌匀,将少许油倒入锅中烧热,再将姜丝放入油中过一下,最后倒入鸡蛋炒熟,姜炒鸡蛋做好后趁热吃下,吃的量可自己决定。
不过,用此方治疗咳嗽,一定要选用新鲜的生姜,鲜姜有疏风散寒的作用;如果选用老姜,容易上火,所以大家一定别选错了生姜。
物理治疗篇
拍打法:拍打背部可使潴留在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的痰液受到震动而移位,有助于痰的咳出。
体位排痰法:如病变在下叶肺可采取卧位,头低足垫高,如病变在上叶肺,则采取坐位,病人多多呼吸几次,然后再咯,有利于痰的排出。
润喉法:咯痰前先喝几口温开水,或用温开水含漱一会儿,使咽喉部润湿一会儿,这样咯时爽快。
蒸气吸入法:病员座位,半杯开水,病人将口置于杯口上大口大口地吸蒸气15~20分钟。这样可使痰液稀释,易排出。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祛痰化痰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哦,如果你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但是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老人祛痰的话,是不可以使用胖大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