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身体有些人甚至自己,属于容易生病的体质,其中这和我们体内湿气重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体内湿气重怎么办,有什么好的祛除湿气的妙招呢?中医如何看待湿气的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湿气重的表现 2、中医按摩祛湿法
3、生姜祛湿法 4、祛湿中医养生汤
5、中医祛除体内湿气重的诀窍 6、中医泡脚祛湿气
7、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穴位 8、孕妇湿气重可以拔火罐祛湿吗
9、祛湿的中草药
湿气重的表现
现在是秋季,本来天气渐凉秋高气爽是一年总较为舒服的时候,但是有些人总是看起来没有精神,想睡觉,而且还是怎样睡都觉得不够,还累的慌,这其实就是秋乏。专家认为,如何我们的生活规律被秋乏困住的话,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太重的原因了。
1.舌头形态有异,如舌体肥大,舌头边沿有齿痕。或是舌苔不是正常的红润而是颜色发黄发白,比较厚实,这都是湿气重比较明显的表现。
2.在正常作息的情况下出现脸色晦暗,发黄,或是早晨起来时眼皮肿,有下眼袋。
3.饮食和作息的时间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自己的体重却明显的增加了,而且还可能出现下身水肿等一些问题。
4.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或是每次大便都感觉便不干净。
5.精神不振,经常无精打采,怎么睡都觉得不足够。
湿气重怎么破?俗话说,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小编以下给大家推荐3款去湿气的食谱。
1、山药豆腐汤
①山药去皮切丁,豆腐沸水烫一下后切丁。
②等到油烧热了之后把蒜放进去爆炒,之后再加入山药丁稍稍翻炒。
③加入适量水,煮沸后加入豆腐丁,待再次煮沸后加入葱花、盐和麻油即可。
2、红豆薏米绿豆粥
①红豆、薏米和绿豆分别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至少2个小时。
②锅内一次加入足够的水,放入泡过的红豆、薏米和绿豆。
③不断搅拌,至原材料煮熟软烂后即可加入冰糖食用。
3、蚝油蒜泥芥蓝
①芥蓝去皮切块,红椒切块。
②将蚝油、豉油、白糖、食盐和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备用。
③烧热油锅爆香蒜蓉,加入芥蓝和红椒翻炒片刻。
④加入调味汁,翻炒均匀待芥蓝煮熟即可。
中医按摩祛湿法
湿气重的人,往往会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大便稀溏、全身乏力、舌苔白腻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属中焦湿困,治疗应从脾胃入手,按摩可以有效祛湿。
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的理论,按摩手足阳明经有清热健脾作用,足太阴脾经有化湿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这些经络上的足三里、阴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湿清热,能改善以上症状,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说,它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进食欲,经常按摩它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有清热作用。按摩能清暑热,可预防与治疗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
同时湿气重需对症用药
1、附子理中丸与香砂养胃丸(此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溏稀时,如果大便基本正常或稍干则服小建中颗粒)同服。
2、玉屏风散、加味逍遥丸(可先服用7天左右)、锡类散(喉咙发炎或口腔感染时口含)、黄芪颗粒与VB族(特别是B2,口腔感染早晚10粒2-3天)。
3、尽管可能暂时不用用药,但如用药最好到当地找中医辨证用药。
专家提醒:中医湿气重的调理方法还包括饮食的调理,中医认为,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很容易生热助湿,所以体内湿气重的人要尽量少抽烟喝酒。
生姜祛湿法
吃姜也是化解体内湿气的一种好方法。
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值得提醒的是,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调味,是无法起到化湿作用的;辣椒虽然也能开胃助消化,但在祛湿方面却功效一般。
体内湿气的运化,要依靠脾来进行,因此,健脾化湿的食物都在可选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
红豆可以煮粥;绿豆可以熬汤;冬瓜适合略有水肿的人;荷叶能生脾胃阳气,建议买些新鲜荷叶,在粥快煮开时放入,焖一会儿即可食用。喜欢喝茶的人,到中药店买些藿香、佩兰、苍术泡茶,同样有祛湿之效。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旦体内聚集了湿气,各种疑难杂症都会找上门。中医讲究食疗养生,我们也不妨学学老中医们“吃”掉湿气的方法,简单易行,彻底除湿!如何判断体内有无湿气?体内湿气重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如何判断体内有无湿气
出现这些状况,小心湿气上身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头发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重症。
祛湿中医养生汤
淮山陈皮炖扇骨
材料:新鲜土猪扇骨1斤2两左右,斩成小件。新鲜铁棍山药2两,洗净去皮,切段。陈皮1/4个,洗净备用。茨实、莲子、茯苓各30克,洗净备用。姜切3~4片备用。
做法:猪骨在滚水中焯一下,飞去血水和肉腥味。将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电压力煲中,加水,煲30分钟即可。若用的是老式汤煲,先大火滚10分钟,然后转小火煲1个钟头。临上桌前,在煲够火候的汤水中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健脾。用猪骨煲汤,讲究用猪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猪尾的尾龙骨来煲汤,这些位置的骨头有祛湿的功效。
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材料:木棉花50克、薏米20克、扁豆30克、猪骨500克、陈皮1角、蜜枣2粒、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猪骨斩块汆水捞起,把适量的水倒入瓦煲,煮开后放以上材料煲2小时左右,下盐调味。
功效: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鲜土茯苓煲猪瘦肉
材料:鲜土茯苓200克、马蹄10个、红萝卜、连须玉米各1条,蜜枣3个,陈皮1/3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鲜土茯苓切块,马蹄去皮,红萝卜、玉米切段,蜜枣去核,陈皮浸泡。一起与猪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土茯苓有祛湿热、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鲜的土茯苓配爽甜鲜美消滞的马蹄、宽中益气滋润的红萝卜煲猪瘦肉汤,有清热祛湿解毒、健脾养胃润肺之功。
炒扁豆木棉花炖鲫鱼汤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陈皮3克(中药店有售),蜜枣1~2个,鲫鱼肉约100克,生姜3片。
做法:药材稍浸泡;蜜枣去核;鲫鱼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1个半小时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和中止泻。尤其炒后的扁豆健脾力更强,与木棉花陈皮炖鲫鱼,为春湿时健脾祛湿的养生汤品。
冬瓜薏米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将排骨、薏米洗净,冬瓜洗净后不去皮切成块状;将排骨与薏米一同放入锅中,小火炖90分钟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炖1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将冬瓜与薏米进行搭配,能够达到清热祛湿、利水排尿的效果,对于水肿、尿路疾病患者来说具有辅助性治疗作用。
老黄瓜煲猪腱粉肠汤
材料:老黄瓜1斤,陈皮1角,碎瑶柱1汤匙,猪腱1斤,粉肠8两,赤小豆2两,扁豆1两。
做法:老黄瓜连皮一开二,猪腱、粉肠拖过水,赤小豆、扁豆、陈皮洗过,汤煲注清水烧开,放入猪腱煲15分钟,下老黄瓜、粉肠、陈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时下瑶柱,再煲15分钟,捞出粉肠、猪腱切成件状,在半小时后,可再捞出汤料在碟中,排上粉肠、猪腱,汤水便可调入幼盐饮用。
功效:老黄瓜能除热祛湿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健脾化湿功效,加猪粉肠煲黄瓜汤,清热当中更有理肠胃之食疗作用。
金针菇豆芽肉片汤
材料:金针菇150克,黄豆芽150克,瘦猪肉240克。
做法:瘦肉洗净,沥干水,切薄片,用2汤匙生抽、半汤匙白砂糖和半汤匙生粉腌好待用;金针菇和大豆芽分别洗净,去尾部;热锅放1汤匙油,下生姜和大豆芽爆炒,铲起;锅内倒入5碗水烧开,放入炒好的姜片和大豆芽煮沸,下金针菇和肉片,煮至熟,下盐调味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尿消肿,益智减肥。
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
材料:陈皮6克、莲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水鸭肉250克。
做法: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血污,斩件;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莲子去心洗净,用水稍浸淮山,陈皮、生姜用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一起放进汤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湿作用,用来煲水鸭能起到补脾健胃、祛湿止泻的功效。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对湿气重、大便稀烂、脾虚者尤为合适,而本身腹泻,感冒咳嗽就最好避免喝此类汤品。
湿气到底从何而来
在中医我们常说病人“湿气重”?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湿是从何而来呢?
胖人多阳虚“湿重”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小心爱睡觉的孩子是“湿重”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很乖,而且特爱睡觉,这也是被湿邪困住了。这孩子之所以湿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强后天喂养的时候,家长可能没注意到,伤了他的脾气。
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所以小小的年纪就容易犯困。
湿邪困体的症状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血不养筋的问题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
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补脾祛湿的药
要想祛湿,你首先得健脾补气,几乎所有健脾补气的药都能间接地祛湿。你还可以到药店里去买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丸”,这是补脾气的好药,性质很平和,可以长期吃来缓慢地改善脾虚湿重的体质(因人而异)。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重的诀窍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着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祛除体内湿气重的几个诀窍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女人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女人湿气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会引起长痘痘,因为湿气会引起体内内分泌的失衡,造成脸上油腻,从而引起痘痘。除此之外,湿气重的人还会出现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肠胃炎,所以需要及时祛湿。
怎么才能辨别自己体内有湿?专家提醒,生活中可以通过身体的症状来发现湿气。可以凭起床后的感觉、舌苔的颜色、大便等情况判断身体是否有湿。如果早上起床之后仍感觉疲乏困倦,打不起精神,可能暗示体内有湿。另外,大便不爽,黏腻不干净,与体内有湿也有关。再者,舌头呈淡红色,舌苔黏腻粗糙或发黄、厚、腻等也说明体内有湿。
一、艾叶泡澡除湿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艾属于极阳的药物,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在夏季,用艾草泡脚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长期吹空调导致的感冒、发烧等症状。但专家提醒,艾叶属于苦性物质,一般都有凉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建议在泡脚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或茶,以补充体内可能损耗的元气”。艾叶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能经常泡。据了解,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二、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风起时保持室内通风
其实,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专家提醒市民,在潮湿天气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在外面,否则室内的家具和家电很容易吸湿。另外,别穿潮湿不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如果地板湿了,还得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一旦吹北风时,或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就应该及时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四、热水泡脚
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张世卿医生解释说,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来讲,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在泡脚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断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补益精气、强筋壮骨,适合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双脚冰凉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温通经络。高血压适合加夏枯草30克、泽泻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泽泻有利水除湿的作用。静脉曲张的人则可加当归20克、牛膝25克,这两味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五、多运动也除湿
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唷!跑步、打球、骑脚踏车,甚至简单的伸展操或局部运动,不但能消除湿毒,同时还达到减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间)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总之,有运动就是好事!
六、汤水化湿:推荐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材料:可选用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七、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八、按摩三穴位祛湿
处于身体三个凹陷处的穴位就是人体的排湿口。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九、避免运动后即吹空调
夏天,运动过程中,难免身体升温流汗。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之后立刻跑到空调下来降温。这种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湿气。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骤然遇冷,毛孔会收缩,热量以及汗液散发不出来,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继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另外,夏季无论在何种时段,都要谨记切勿贪凉。不要过多食用冰冻的食物,也不要在睡觉时使贪凉,让身体对着出风口,这样很容易着凉,并且体内容易生湿。
十、保持充足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
子时是指23:00-1:00,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属肝经循行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佳。午时是指上午11:00-1:00,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气血流注心经之时;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因此,虽说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到1:00间宜“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
排除湿气还要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扁豆、薏仁、茯苓等都是很好的祛湿食物,可以通过相关的食物搭配来熬成美味的浓汤,不仅满足自己的胃口,还能帮助体内祛湿,是一举两得的事。
中医泡脚祛湿气
泡脚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好方法。但是生活中能够养成这一习惯的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随便的把脚洗洗就完事了,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泡脚既简单方便,对身体健康的保护作用又非常明显,大家不可错过了这一理想的养生方法。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最好选用木桶。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那样是起不到养生效果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已,不能算是泡脚。
泡脚时为啥要用木桶呢?因为木桶比较容易保温,同时贴近自然。放入木桶中的热水以没过泡脚人的小腿为益。水温在50度左右最理想。泡脚的时间一般20—30分钟为好,以后背感觉有点潮,或额头出汗为止。人体中肝主木,肾主水,这么一泡,可以帮助肝肾排毒。
泡脚能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防御各种毒素对人体的侵害。泡脚还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脚自古以来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常泡脚是一个极好的养生方法。常泡脚可使人体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微微出汗,加快机体各种代谢废物、各种毒素的有效排泄,减轻或消除外来之毒、内生之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泡脚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常言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对治疗对症疾病的作用。尤其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加之空调的大量使用,人们普遍喜欢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之毒,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寒、湿之毒的排除。
看过上述内容,我们知道,既然泡脚有着诸多好处,而且方法又很简单,大家不妨让自己养成泡脚的好习惯,为自己健康的身体排毒祛湿吧。
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穴位
刮痧能很好的排除身体毒素,将体内的垃圾刮痧到体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活力,加快身体废物的排泄,那么,刮痧主要是刮哪些部位呢?
1、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即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刮痧作用: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够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的湿热,缓解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瘫、麻、痛,对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2、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3、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4、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5、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6、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身体湿气比较重的可以去刮痧一下,这样可以祛湿排毒,刮痧后你会发现身体变轻松很多。
孕妇湿气重可以拔火罐祛湿吗
拔火罐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虽然拔火罐有好处但是孕妇最好不要拔火罐。
专家表示,孕妇最好不要拔火罐,孕妇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孕期拔罐治疗,不仅会对孕妇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如果孕妇感到腰痛、劳累,轻微的您可以用热毛巾湿敷一下,或者到医院请医生开些对胎儿没有影响的药物,建议您定期产检,如果有什么身体不适及时和您的主管医生联系。
综上所述,孕妇怀孕期间不提倡拔罐,如果在怀孕期间如果感觉到疲劳,可以让老公帮您做简单的按摩,以缓解孕期疲劳,至于拔罐为了宝宝的健康,还是忍一忍。
孕妇湿气重怎么办
湿气重对人的身体是有损伤的,尤其是腹中还怀有宝宝的准妈妈,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祛湿,下面这些预防和措施一定可以帮到大家。
1、避免环境中的湿气
湿气重与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准妈妈们应该尽量避免环境中的湿气,潮湿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而且门窗要关好。准妈妈们不要穿没有晾干的衣服,被子也要经常晒一晒,洗完澡后要擦干身体和头发。如果房间内的湿气也重的话,可以通过空调来调节。
2、通过食疗祛湿
一些食物是可以帮助我们打到祛湿效果的,比如红豆、薏米、茯苓等都有祛湿的功效,准妈妈可以在日常用它们熬水喝,能够帮助身体祛湿,还能起到美容的效果呢。
3、适当增加运动
湿气重多发生在不爱运动的人身上,体内的湿气最好就是通过运动来排出,运动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准妈妈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多去户外散散步,晒太阳对胎儿的发育也是有好处的。
4、保证睡眠质量
准妈妈身上湿气重的话,要注意保证睡眠质量,让身体的抵抗力增强,这样就不容易被湿气所拖累了,减少疾病的发生。
孕妇湿气重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湿气重对胎儿一般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准妈妈们可以不用过多担心。在怀孕期间可以通过食物和运动来调理,定期做产检一般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过孕妈们可不要擅自服用药物来祛湿哦,因为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是要十分小心的,能不用尽量不用,像湿气重这种问题只需要调理就行了,不需要治疗,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哦。
女人湿气重的危害
中医专家表示,很多女性都有湿气重的毛病,女性体内湿气过重很容易感染四种妇科病: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以及产后病。要治疗女性因体内湿气重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可以使用中医调理方进行。
为什么女人湿气重会引起妇科病
中医专家表示,女性患妇科病多为“湿”所致,“女子阴类也”,其以血为本,最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纵观妇科病,经、带、胎、产诸疾最易感湿而发。湿为重浊阴邪,有形而沉重,其性黏腻,常可阻遏气机、滞碍阳气使人体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且湿久化热则为湿热,或炼液成痰则为痰湿,甚则成为湿毒,继而均可成为妇科疾病的病因。
女人湿气重导致的妇科病如何调养
1.月经病
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常可感受外湿而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低热难退,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则引发不孕症。
中医治疗方:此症临床常可选用《傅青主女科》温脐化湿汤治疗,药用:焦白术30克,巴戟天15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白果5克,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10剂即可收效。
2.带下病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下注胞宫致带脉失约则见带下量多,湿邪化热伤络或成湿热湿毒,则带有青、黄、赤、白、黑之分。《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
中医治疗方:治带之法也以健脾祛湿为要,临床也常用止带汤治疗,药用: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24克,炒薏苡仁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9克,苍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
3.妊娠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在妊娠早期常可致妊娠恶阻加重,而见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
中医治疗方:常以紫苏和气饮加减:当归12克,川芎3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紫苏6克,陈皮5克,大腹皮5克,砂仁6克,藿香6克,佩兰叶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妊娠湿盛常可引起胎水肿满,妊娠水肿,腹泻,常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4.产后病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
中医治疗方:当以调和气血为先,以生化汤加减为主,后以健脾祛湿,方以六君子汤加减以使正气盛而湿气退。
专家提醒:女人湿气重易得妇科病,所以要祛湿,祛湿可多运动,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室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宝宝湿气重怎么办
宝宝也有湿气重的情况,尤其在春天,天气多变,阴雨绵绵,很多南方的宝宝都有湿气重的困扰,宝宝一旦湿气重,胃口就会变差,还很容易打瞌睡,如果任由不管,对身体危害可不小,那么宝宝湿气重怎么办呢?
虽然说宝宝是极容易受到湿气的侵扰,但是如果宝宝食欲不振、或者便便有点稀,妈妈总会把原因责怪到宝宝的饮食上,而揪不出原因的饮食调整只会是徒劳无功,让宝宝肠胃受罪,分辨清楚宝宝体内湿气的标志,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标志1:宝宝不想吃饭
春天湿气重导致脾胃功能减退,因此,人都会感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面条、米饭、稀饭换着喂,小朋友都不愿进食。
要让宝宝湿气下去,才会宝胃口好起来,那么就需要在饮食上得多下工夫。首先,那些不利于消化的东西尽量不要给宝宝吃,比如冷饮、油炸食品、不易消化的糯米等。
小编提醒:对于宝宝湿气重导致的胃口不好,几顿饭不吃,家长也不用太着急,大人都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呢,更何况宝宝,饿上一两顿,不会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妈妈们不用过分紧张。
标志2 :大便擦不干净,粘马桶
宝宝如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另外,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倘若体内有湿气,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那么各种疾病就会冲着宝宝而来。
小编提醒:预防湿症要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开始,在饮食上,宝宝要少吃冷食、甜食,少饮酒,少吃油腻食品,多吃温热的食物,减少湿病之源。在做菜的时候,可以适当放些姜片,姜是温性食物,有祛寒化痰的功效;也可以适当吃些佛手瓜、木瓜、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对预防湿症有很大帮助。
脾胃湿则容易引起过敏,湿困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虾、蟹等湿滞的海鲜,此时应适当少吃,况且这些高蛋白食物难消化,过多进食也会增加脾胃负担。
标志3:宝宝舌苔粗糙发黄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宝宝的身体状况的。平时帮宝宝清洁口腔时可以细细观察宝宝的舌头,看看舌苔的颜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小编提醒:春天潮湿,食物容易变质,要好好注重饮食卫生。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滋生细菌,要注意宝宝平时的饮食卫生,不吃霉变食物;水果要洗净、消毒后食用,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要暴食;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三、其他家庭常用的祛湿法
湿气并不可怕,只要妈妈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生活的精神状态,并加以细致的呵护,就能把湿气通通赶走。
首先是居室要常通风,多抽湿。祛外湿,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风。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更重要的是,保持玩具的清洁,不给病菌入侵的机会。
另外,家人的衣物得认真清洗、妥善贮存。真菌和蛀虫虫卵是引起衣物霉蛀的“罪魁祸首”,它们在潮湿季节迅速繁殖后,会把衣物“咬坏”。使用樟脑精等防霉防蛀剂,可以杀死蛀虫虫卵,是贮存衣物的“好帮手”。
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初春湿气爱侵犯宝宝,若宝宝阳气盛则易抵制寒湿,所以要注意宝宝保暖,勿让阳气过分丢失,同时适当运动能增强体质,激发阳气升发,加强身体防御功能。
祛湿的中草药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有助祛湿养生!
3、苍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4、绵茵陈
绵茵陈是广东民间十分熟悉的祛湿类中药,在春湿夏暑时常入药入汤,它价格十分便宜且随处可见,但它早在《神农本草经》时就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它能清湿退热、利胆去黄,尤善治三焦湿热,以及黄疸、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
5、五加皮
五加皮为祛风湿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时它还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6、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来熬粥或做馅。
8、砂仁
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
9、茅根
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之好材料。中医认为,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如肺热所致烦渴、咳嗽,胃热所致的呕吐等;也治疗一些血症,如吐血、尿血等;同时,可治疗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10、薏米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11、灯芯花
灯芯花为利水渗湿类中药,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尤其清心降火功效显着,且不会过分寒凉,味又甘淡,常为广东民间入汤入粥入药之用。
12、扁豆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因此要注意扁豆必须炒熟才食。
13、木棉花
中医认为,木棉花味甘性凉,归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对于泄泻痢疾、咳血吐血、疮毒湿疹等症颇有疗效。此外,木棉皮还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等功效。
14、芡实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具有“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等作用。有健脾除湿、固肾益精的功效。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芡实与鱼头同食,还有健脑效能,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分清药材的疗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咨询医生后再食用这些中药。
结语:原来我们总是昏昏欲睡和体内湿气太重有很大的关系啊,湿气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危害,不仅仅是这个,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善这个现象。但是,大家不要担心,去湿气的方法可是非常多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