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十二经络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就是经络养生的神奇之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关于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目录
1、十二经络有哪些 2、十二经络运行气血
3、十二经络按摩缓解夏季疲劳 4、十二经络腕踝颈按摩
5、十二经络戒指按摩 6、十二经络肾脏保健
7、十二经络拍打法改善睡眠 8、十二经络按摩活血祛瘀
十二经络有哪些
人体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
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这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部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中的正气。
并且使这些内脏能够按照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进行周天运转。
十二经脉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具有运行气血、连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的功能。
除了十二经脉,人体经络中还有另外一个类别,那就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这八条经络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既不直属于人体内的脏腑,也没有表里的配合关系,所以被称为 “奇经”。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与脏腑相连接的,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组合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互为表里,生理上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可以影响,在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和内脏相连,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
到肝经为止,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无休止的循环系统。
十二经脉的畅通可以让整个身体的气血得到滋养,保持身体血气畅通。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部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灵枢。逆顺肥瘦》中的说法:“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与手三阳经相交;
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相交;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同时,如果身体受到外邪或者脏腑功能失调,都会使经络产生病变,影响身体健康。直到现在,医学界还在广泛地应用经络作为诊病依据,对治疗疾病有着积极作用。
十二经络运行气血
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
按照脏腑位置和经脉路线可以准确把握疾病所在脏腑及经脉。
六淫邪气侵袭、脏腑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响经脉循行,从而影响寸口脉象变化。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五脏六腑各有两条经脉呈对称分布。
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的长短及所经上、中、下三焦,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
若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内生病邪或由其他经脉传到本经时,均有相对应的脉象变化。
肺朝百脉,有统帅百脉显于寸口的作用。同时,肺又主气,脏腑经脉以无形之气而循行周身。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面而下络其对应脏腑,五脏六腑经脉都经过肺或肺系,肺统帅诸经脉亦显于寸口。
正常人的脉象,三部均有脉,一息四或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尺脉沉取而有力,并随生理活动及气候环境的不同而出现相应正常变化。
肺脉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浅。其经脉从肺走手,在寸口所对应的脉位亦最浅,脉位在左右手的寸部。
正常肺经脉象与其他经脉之气在寸部的显现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协调有序。
当肺有病邪传至经脉时,左右手的寸部根据病邪的不同而有相对应的变化。
若风寒袭肺,经脉受风寒而拘紧,故左右手寸部均见浮紧;若风热袭肺,风热邪气传至经脉,经脉受热而动,故左右手寸部脉象均见浮数。
心脉
心居于胸中,在心之下,外有心包,心与心包经均从胸走手,经脉循行路线较短,心虽位居上焦,但在肺之下。
正常心和心包经脉象节律一致,和于诸经脉脉搏,协调有序,始于关部,至于寸部。
当心或心包经之病变传至经脉时,在寸口的关部和寸部均有相对应的脉象变化。
由于心肺联系紧密,心或心包的寸部脉象受肺的影响较大,导致寸部和关部脉象有时并不一致。
若寒入心脉,心阳不振,心包经脉阻,左右手关部至寸部则见脉细涩;若心包经有热,左右手关部至寸部则见脉细数;
若心包经热邪传入肾经时,寸、关、尺脉均见细数;若心阳虚衰,鼓动无力时,左右手寸部至关部脉象均较弱;
若心阳虚衰累及太阳、阳明经脉时,寸关尺脉象均沉;若心阴亏虚,虚热内扰,心经虚热而动,则左右手关部及尺部均见细数。
脾胃脉
脾胃居于中焦,胃经经脉从头走足,循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其经脉多气多血,本经或他经传变时脉象显寸关尺三部。
正常胃经脉象,三部均从容和缓。若寒邪袭胃,邪气入经脉时,左右手寸关尺脉象均沉缓;
若胃火旺盛,热入阳明经脉时,三部脉象则均滑数;若太阳经中风后未治愈,入里传至阳明经,三部脉象均浮缓;若肝经热邪传至阳明经脉,则左右手三部脉象均缓中有弦。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至于舌本,散舌下,经脉路线通过三焦,脉位在寸关尺,太阴脉在内,脉位较深。
若脾气虚弱,经气不足,则左右手三部脉均缓弱;若寒邪入太阴经脉,则三部脉沉迟无力;若湿邪入太阴脾经,则三部均缓。
肝胆脉
肝胆位居中焦,肝经起于足大趾,上行至巅顶与督脉相会。
所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所对应脉象在左右手三部,厥阴经脉在内,其脉象特征以弦、细为主。
若肝经阴虚火旺盛,则脉象左右手三部均弦数;若肝血虚,则三部脉象均弦细;春至,阳明未升,肝气始发,则三部脉象皆应指如弦。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行于侧面,经脉路线所行经过上、中、下三焦,正常胆经脉象柔和有力;若胆经湿热,则三部脉象均弦数。
肾脉
肾居下焦,其位最深,为人体阴阳之根,先天真气之所系,元阴元阳之所寓,其经脉起于小趾下,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过腹达胸,贯肝入肺,循喉咙,挟舌根。
肾经从下焦至上焦,在寸口脉象始于尺部,至于寸部。正常肾经脉象在内应指较沉,脉位较深,为诸脉之所系。
若肾阴虚火旺时,虚火至经脉,则左右手三部均细数;肾阳虚衰,经脉受寒,则寸关尺均沉细无力;
肾居下焦,故其脉象均以尺部较明显。此外,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行于人体阳面,下行至足。
其经脉循行路线最长,覆盖面积最大,与督脉分布于背,所对应脉位在左右手寸、关、尺三部。
正常太阳经脉脉象在表,轻微浮滑,和于诸脉,缓中有浮。风寒邪气袭表,经脉受寒,三部脉均浮紧;
风热袭表时,三部脉均浮数;风邪袭肺后,传至足太阳经脉,由寸口浮脉变为寸关尺皆浮。
大小肠脉
大肠,小肠均位居腹部,经脉循行路线较短,覆盖面积较小,不易受外邪侵袭,又为空腔脏器,化物而不藏,其病邪多以传变为主。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又下行缺盆入大肠,所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脉位在左右手三部。
若大肠湿热,湿热至经脉,则左右手三部脉象均滑数;
因大肠在下焦,若太阳经脉风邪未愈,传入大肠经时,则三部均浮缓;小肠位于下焦,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又下络大肠,其经脉经过上中下三焦,若心火下移小肠,则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均细数。
此外,六淫邪气侵袭或脏腑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响经脉循行,从而影响寸口脉象变化。
肺在上焦,经脉循行较短,脉象受其他脏腑经气及脏腑病变影响较小,故寸部脉象反应肺部病变比较明显;
肾、膀胱、大肠、小肠位居下焦,脉位虽在三部,但尺部应指比较明显;肝胆、脾胃位居中焦,故关部应指比较明显。
总而言之,按照脏腑位置和经脉路线可以准确把握疾病所在脏腑及经脉。一得之见,与诸君商榷。
十二经络按摩缓解夏季疲劳
用中医经络穴位的方法,将手部三个穴位,合谷穴、内关穴、手三里按一按,摸一摸,就能有效缓解夏季疲劳。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而得名。
取穴:拇指和食指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疼痛等。
内关穴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又称为“两筋间”。
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关穴就是这样一个把持人体经络的“关卡”。
这个“关卡”有什么作用呢?内关穴的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
内关穴所处经络叫做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它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是由体表注入体内,用于疏导水湿。
按摩内关穴能缓解胸闷症状,就连打嗝也可用这个方法止住。
取穴: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闷、打嗝等。
手三里
俗话说:“手足无力取三里。”这话是说,如果肢体困重乏力,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来缓解症状。
手三里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金鉴》里有相关描述:“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证。”
手三里穴的气血运行是这样的,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它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的功效。
取穴: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二寸,按压有轻微痛感。
主治:腰痛、半身不遂、齿痛、喉肿、感冒、乳腺炎。
十二经络腕踝颈按摩
人体的腕、踝、颈三个部位,分布着多条经脉。比如腕部有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踝部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颈部有任脉、督脉等经络。督脉与人体诸多阳经相联系,任脉与人体的诸多阴经相联系。
这些经脉沟通着人体上下各处。经络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能沟通上下内外。
加强内在脏腑与外在肢体之间的联系,调节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
通过对这些部位的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健身防病的作用。
按摩以上三个部位的具体方法是。
分别在腕横纹上、内外踝上、第七颈椎上四横指宽的环形带上按摩。
手法则采用推、拿、搓、揉等,由表及里,先轻后重,进行自我按摩,空闲时间随时可做。
每个区域按摩5-10分钟,每天2~3次。
用于强身健体三个部位都要按摩;用于治疗疾病则各有侧重。
例如治疗心悸、失眠、咳喘等病症则以按摩手腕为主。
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则以按摩脚踝为主。
治疗头晕头痛、肩颈酸痛、手麻等病症则以按摩脖颈为主。
可根据各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按摩治疗。
十二经络戒指按摩
戒指既是一种美观的修饰,也可作为定情信物。可是,你知道吗?其实,戒指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品呢。
戒指为什么会拥有保健功效,这要从戴戒指的位置,手开始说起。
我们的大拇指走的是肺经,肺主一身之气,很少看见有人将戒指戴在大拇指上,因为这样会阻滞人的气机;
食指同大肠经息息相关,而大肠经同我们人类的某些本能联系紧密。
从一则成语“食指大动”便能看出来,知道又有好吃的东西了,食指就会不老实。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我们看大街上的时髦男女,若是中指上带着戒指,十有八九是处于热恋中。
因为这个位置戴戒指,往往是“动心”了或定情的意思;无名指走三焦经,而结婚戒指恰恰要戴在无名指上。
大概是因为婚姻同三焦经一样说不清道不明,绝对不仅仅是甜蜜,还有别的一些味道;
小拇指,走的则是小肠经和心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称为“心猿”。
意即心像猴子一样蹦蹦跳跳,不愿受到约束,因此鲜少看到有人将戒指戴在小指上。
算来,小小的一只手,有六条经脉贯彻,戒指戴在手上,便是对这六条经脉进行按摩,所以戒指有保健功效也不足为奇了。
疏通经络本就是功劳赫赫,加之戒指的材质各有千秋,不同的材质对健康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止鼻血
止鼻血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利用戒指,尤其是金戒指,如果流鼻血了,把它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捏住,箍紧,鼻血就止住了。
这个办法出自《名医类案》,医家对这个办法十分推崇,认为有奇效。
道理其实很简单,流鼻血,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逃不出《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所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鼻子出血,必然是哪条经络出现了问题。打个比方说,一条输送水的水渠漏了,水就会四溢而出。
三焦经通过无名指,而三焦经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就是兴修、疏通水利。把漏了的渠给修补上了,那么水自然不会漏出来了。
胃疼
把戒指戴在中指上,便能改善胃痛的情况。中指走的心包经,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便能生脾。
正如《四圣心源》中指出的那样:“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
这点和五行之中的“火生土”异曲同工,宛然一场熊熊的大火燃烧后,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故而有“火生土”之称。
从中医的角度理解,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就相当于做饭。做饭没有火怎么行?
将戒指戴在中指上,能改善胃疼的情况。如果再能用戒指刺激一下中指上的中魁穴,就如武林高手有了倚天剑屠龙刀,更是所向披靡。
中魁穴位于手中指第一指间关节突出处,中,即为中指,魁,即为魁首,顾名思义,中魁穴不仅在中指上独占熬头,也是其他四指之魁首。
中魁穴是治胃病的良药,《玉龙歌》就点明“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有人问了,为什么非要用戒指呢?戒指按摩中魁穴好处有三,一胜在便携,随时随地皆可按摩;
二胜在体积小,用它来按摩中魁穴,不轻不重。
恰到好处;三胜在造型美观,保健之余尚能修饰,一举两得。
有的女性唯恐戒指丢失,用毛线等将戒指缠住,紧紧的箍在自己的手上。
其实这并不好,因为戒指戴得过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受箍的手指和皮肤容易形成环状畸形。
所以佩戴戒指以舒适为原则,而且入夜睡觉的时候,最好将戒指取下,让手指得到适当的休息。
阳痿和黑眼圈
李时珍将阳痿患者称为“怯丈夫”,形容胆怯,没有男子气概。面对阳痿怎么办?戒指可以帮你重振雄风。
先用手掌心摩擦足掌心,左右脚各60次。而后将一枚戒指戴在手小拇指第一节的肾穴位置,保持一周不动。
同时用1寸见方的胶布,内置1颗瓜子,贴在命门穴处,一定要穿上袜子,1天一换,可以有效的治疗阳痿。
不要小看用手心摩擦足掌心的动作,这样可以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给拽下来,这样气就不会堵在上面。
为什么要将戒指戴在小拇指的肾穴位置呢?中医认为“肾主生殖”,也就是说肾和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能力息息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曾经说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
可以简单理解,肾气是否充足,是生殖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肾气不足,那么再谈生殖就像是铸造空中楼阁。将戒指戴在小拇指的肾穴位置,能达到助益肾气的效果。
而用瓜子贴在命门穴上,就是按摩刺激命门穴,力求达到提振肾气的目的。
戒指的作用多矣。它不仅能修饰人的美丽,还能作为美容手段呢。
很多女孩子夜生活丰富,一夜笙歌,第二天傻眼了,明晃晃的黑眼圈挂在脸上。
这个时候,只能用遮瑕霜或者墨镜遮掩。如果你有一枚银戒指的话,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取鸡蛋一个,煮熟后破开皮,用手巾保住,再放入纯银戒指,闭上眼睛,在眼部周围来回转动。
按摩约10次,热力加按摩,可以增加眼部的血液循环,加上鸡蛋和纯银戒指的散瘀作用,让黑眼圈不再成为你的困扰。
看吧,戒指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作用良多,值得拥有。
十二经络肾脏保健
经络遍布周身,内属于脏腑,外联络肢体。对于肾脏的保健,推荐两个动作:
擦腰 此法最常用: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能补益肾元、补纳肾气、滋阴壮阳。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脊柱两侧旁开1.5寸的体表,从上到下有多对背俞穴。
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按摩这些穴位能调理脏腑和治疗相关疾病。
并由此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的病症。
例如,按摩其中的肾俞穴能治疗肾病,也能治疗与肾有关的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因此,擦腰部具有补肾调精的作用。
搓耳 将食指放在耳背靠近脑后部,中指放在耳前靠近面颊部,食、中指两指同时上下揉搓,以耳朵发红发热为度。
肾开窍于耳。 《灵枢·脉度》里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因此,搓耳对肾脏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以上动作简便易行,是很多老中医的保养秘籍,坚持下去,就能见到效果。
髋关节、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两大关节,负担着身体大部分重量,在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膝关节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骨质增生、腿疼、活动受限等问题。
因此,平时适当活动腿部关节,能让关节变得灵活,推迟老化。
以下功法名叫“转髋绕膝”,又名“大蟒缠身”,重点就是练习髋、膝两大关节。
做法:两脚开立,间隔三脚长度,两手按膝。
以膝关节为画点,通过转动髋关节和膝关节,左右绕“8”字,带动两腿各个关节的运动。
反复练习10次左右。绕“8”字时,胯部尽量舒展,绕转流畅,同时两掌推摩膝关节。
目的:提高髋、膝、踝的灵活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腱的力量和韧带弹性,使下肢经络更加畅通,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经常练习,腿脚更灵便。
十二经络拍打法改善睡眠
失眠困扰着很多人,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得不香、易醒、醒后再难入睡,重者彻夜不寐。
究其原因,多由思虑劳倦、情志不调、体虚久病、饮食不节导致。
患者通过以下手法拍打相应的经络及穴位,可改善睡眠状况,可选其中2~3种,或依次进行。
1.拍击头顶,舒缓情志。患者端坐或仰卧,双眼微微眯起,精神放松,用单手手掌在头顶有节律地拍击,约10次左右。
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
2.拿五经,安神宁志。“拿”就是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
五指拿头顶正中督脉和两旁太阳、少阳经叫“拿五经”。
具体为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脑后,反复数次,时间约10分钟。
其间顺势沿着脑后到两侧风池穴,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
3.直擦背部脊柱两侧。脊柱两侧旁开1.5寸为膀胱经第一侧线。
从上至下分布着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重要的俞穴。
此方法能调节脏腑虚实、宁心安神、清肝健脾、益肾安眠。
4.拍击足底。足底分布着治疗各种疾病的俞穴。
拍击外踝与内踝连线足底的中点,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有很好的作用。每次拍击30下。
十二经络按摩活血祛瘀
“擦法”是推拿按摩手法的一种,以手指指面、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松紧适度地贴于患部皮肤或经络,稍用力下压,上下、左右或画圆地进行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擦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理气宽中及健脾和胃的作用。
擦法分为四种:一是用指面着力摩擦,称为指擦法;
二是用全掌面着力,称为掌擦法;三是用大鱼际(拇指根部)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四是用小鱼际(小指根部)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
其中,指擦法和掌擦法产生的热量较低,鱼际擦法中等,侧擦法产生的热量最高。
擦法在中老年调理保健中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擦出健康,擦出活力。以下举例介绍相关方法:
1.腰背肌劳损、半身不遂、各种脊柱炎
患者取俯卧位或屈肘前俯低凳坐位,操作者立其侧。指掌伸直,用小鱼际部着力。
紧贴上背部脊柱两侧皮肤进行自上而下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具有全身性温经散寒,祛风活血,壮腰强肾的功效。
2.腰骶部软组织挫伤、肾虚腰痛、慢性盆腔炎
患者屈肘前俯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站其前侧。
手掌伸直,用全手掌面着力,紧贴腰骶部一侧皮肤,进行向另一侧方向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具有温肾壮阳,行气和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3.肩周炎、颈肩疼痛综合征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立其后侧。
一手托住肘部,使患肩外展,另一手掌指并拢,微屈成虚掌。
用大鱼际及掌根部着力,在肩背部进行划圆式或自下向上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有温通肩背部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4.膝关节炎、髌骨软骨病、膑腱炎
患者仰卧位或伸膝坐位,操作者坐其侧。
大拇指伸直,用大鱼际部着力,紧贴膝关节周围的皮肤。
进行自下向上(从远端向近端)或自内向外连续不断的呈直线或弧线的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对膝关节有温经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5.腓肠肌痉挛
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其患侧。
手掌伸直,用掌面、掌根部或小鱼际部着力。
紧贴小腿肚,进行自下向上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对小腿部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6.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坐其头顶前方。双手食、中、无名三指伸直并拢。
左右两手分别轻贴于患者颈部左右两侧斜方肌处,进行自上至下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有疏通头颈部气血,开窍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
7.头痛、感冒、眼花、视力减退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面对患者立其前。用一手掌扶住其头顶部,另一手拇指微屈,以指面桡侧着力,轻贴患侧太阳穴处皮肤。
其余四指伸直,进行自上向下或划圆式往返推擦,左右两侧可交替操作。
此法对头部有温经散寒,醒脑明目的功效。
8.胸闷胀痛、咳嗽气喘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立其前外侧。
手掌伸直,用全掌面着力,轻贴一侧锁骨下皮肤,向下至下胸部。
进行自上向下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此擦法有宽胸理气,平喘降逆的功效。
9.咳嗽、哮喘、腰背部肌肉劳损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立其后外侧。
手掌伸直,用全掌面着力,紧贴一侧胸背部皮肤,逐渐下降至腰部,进行自上向下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式摩擦。
此擦法有温肺驱寒,温通经络的功效。
以上操作时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在治疗时还要注意涂适量的润滑油或药膏,可防止擦破皮肤。
另外,严重的心、肝、肾病或肺结核、流感、流脑、癌症等以及皮炎、牛皮癣等,均应忌用。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十二经络的相关的知识介绍,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人体经脉系统就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大家可以引起重视,也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