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已进初夏,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夏天吃什么蔬菜、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呢?怎么样吃水果才科学呢?
夏天应多吃瓜类、凉性蔬菜、“杀菌”等三类蔬菜。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必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一个人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且瓜类蔬菜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西瓜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等功效,因此是夏季的最佳水果。
西瓜营养丰富,但是吃西瓜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吃得过多,否则伤脾胃,引起咽喉炎。西瓜是生冷之品,吃多了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大便滑泄者少食为宜,多食则会腹胀、腹泻、食欲下降,还会积寒助湿,导致疾病。一次食入西瓜过多,西瓜中的大量水分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
2、感冒初期不要吃西瓜,否则会使感冒加重或延长治愈的时间。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都属于表症,应采用使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办法来治疗。中医认为,表未解不可攻里,否则会使表邪入里,病情加重。在感冒初期,病邪在表之际,吃西瓜就相当于服用清里热的药物,会引邪入里,使感冒加重或延长治愈的时间。不过,当感冒加重出现了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热症时,在正常用药的同时,可吃些西瓜,有助于感冒的痊愈。
3、不要吃打开过久的西瓜。气温高,西瓜打开过久易变质、繁殖病菌,食用了会导致肠道传染病。因此,吃西瓜应注意选择成熟的新鲜西瓜。
4、口腔溃疡者不要吃。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灼伤血肉脉络。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者若多吃西瓜,会使体内所需正常水分通过西瓜的利尿作用排出一些,这样会加重阴液偏虚的状态。阴虚则内热益盛,加重口腔溃疡。
5、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西瓜含有约5%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吃西瓜过量,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后果,严重的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应。如果一次吃25-50克西瓜,对糖尿病人影响不大,所以糖尿病人吃西瓜时要注意适量。
西红柿
又名番茄、洋柿子、狼桃、番李子、金橘、番柿、六月柿。在夏季最多最甜,营养也最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P的含量蔬菜之冠。
1、在炎热的夏天,番茄是比防晒霜更好的防晒工具。因为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2、不宜空腹大量食用西红柿,空腹时胃酸分泌量增多,造成胃不适、胃胀痛。
3、如果番茄下部长得不是圆形,而是很尖,一般就是过分使用激素所致,不要选购。
4、去除西红柿皮的方法:把开水浇在西红柿上,或者把西红柿放入开水里焯一下,西红柿的皮就能很容易的被剥掉了。把西红柿从尖部到底部都细细地用勺刮一遍,使西红柿的外皮和内部的果肉贴得更紧密。这时再用手撕西红柿皮,就很容易了。
梨
爱梨说:世人甚爱润喉糖,予独爱梨,其味甘微酸、性寒,清热生津、止咳化痰。常食之,或饮其汁、汤,能防治口疮、咽喉肿痛…常食可补充人体的营养。梨子特别适宜于肝炎、肺结核、大便秘结、急慢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食道癌患者食用。
医界认为,梨子是百果之宗,在果品中地位重要,它因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最佳的补水护肤品。
推介一食疗:百合雪梨汤:银耳10克,以温水浸泡30分钟后,煮至银耳烂熟,加入适量百合、雪梨及少许冰糖,再次煮沸即可食。秋燥兴,津液伤,靓汤滋润又养颜。
另外,梨子有洁牙的效果,可能你不信。有一成语 “囫囵吞枣”,它源于某书呆子听说“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遂“食梨嚼而不咽,食枣咽而不嚼”,梨真能益齿吗?研究显示:吃半个梨可清除牙齿中 20%的菌斑。因为我们吃梨时,可咬到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石细胞”,具有清除牙缝里的菌斑的作用。
草莓
初夏佳果话草莓:据测定,每百克草莓含碳水化合物7.1克、蛋白质1克、胡萝卜素30微克、维生素C47毫克、钙10毫克、铁1.8毫克;从中医的角度,草莓性凉,味甘酸,能润肺生津、健脾和胃、补血益气和凉血解毒。可见,清甜多汁的草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初夏佳果。
草莓好吃但难洗,不少人为洗草莓而头疼。现在教你一个方法:先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即可食用,这是因为盐水的杀菌效果比很多人想的要强,足以起到清洁草莓的作用。
另外,吃草莓时,不要将草莓切成块儿,拌在酸奶或牛奶里一起食用,这样做不合理。因为草莓中的成分会影响酸奶和牛奶中钙的吸收,还会降低乳蛋白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