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展开,我们知晓了很多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就好比现下很多人都去拔火罐。下面这篇文章就是围绕拔火罐来讲的。主要是讲拔火罐的方法,拔火罐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拔火罐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个关于拔火罐的参考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目录
1、拔火罐是什么 2、拔火罐的方法
3、拔火罐禁忌 4、拔火罐功效和作用
5、拔火罐疗法 6、拔火罐治疗哪些疾病
7、背部拔火罐好处 8、拔火罐最多10分钟
拔火罐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某某去拔火罐啦,大家知道拔火罐是怎么拔的吗?知道拔火罐用的哪些工具吗?其实,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火罐常用工具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小口径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上述大家知道了原来竹子也可以用来制作火罐,竹罐的好处有很多,但是竹罐的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与制作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
(2)优点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3)缺点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3.抽气罐
(1)材料与制作抽气罐为一种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于选定的部位。
(2)关于抽气罐,大家可能有点不大了解,小编也不知道抽泣罐是怎么进行拔罐的,那么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其实,抽泣罐点抽气罐不用火、电,排除了不安全隐患且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便,可普遍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医疗保健,是目前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
拔火罐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拔火罐的方法
(1)准备材料
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
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
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
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
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
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
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
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
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
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拔火罐误区
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行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地拔,就不信这火罐拔得没效果。大有一种“世上无难症,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其实,这样做也是不行的。
拔火罐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拔满全身,因为这样可以全面治疗,增进治疗效果。可是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拔,这份治病的执着虽然可圈可点,但是对皮肤来说,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拔火罐禁忌
禁忌人群
拔火罐虽是一种简便的传统中医治疗和保健方法,但它不是对人人适合。患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损伤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极度衰弱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醉酒后,不能使用。
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治疗。
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5、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6、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
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造成出现水泡时,可以涂龙胆紫,覆盖上纱布固定。如果水泡较大,可以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处理不好的情况请及时就医。
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拔火罐不能立刻去洗澡洗澡
拔火罐后马上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少不了”。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
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酒足饭饱后不能拔火罐
血液流向肝脏进行代谢工作,此时拔火罐,气血又被强行引导到拔罐部位,导致心脏不得不多跳几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现眩晕、恶心等各种不适。
拔火罐功效和作用
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二、排除体内毒素
拔罐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三、温热作用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即可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瘀血、气滞、痰涎、宿食、水浊、邪火,这些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
拔罐可祛除人体六邪气,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中医认为火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体弱多病、体形臃肿、脸上起斑、痘、皱、干燥等多种症状及皮肤问题。
通过火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
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美体祛病疗疾的目的。
四、火罐的减肥作用
火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整内分泌,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及脂肪消耗增加,即可减去体表脂肪,又可减去体内深层脂肪,从而达到安全、保健、快速减肥的目的。
拔火罐留下的印子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暗
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
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
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
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
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
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
表示风邪或湿症。
拔火罐疗法
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
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
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药罐
常用的有二种
(1)煮药罐
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
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
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
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针罐
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刺血
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若是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如果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火罐治疗哪些疾病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背部拔火罐好处
1、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2、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3、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4、“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5、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试试拔火罐,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火罐法
用罐口直径为8cm左右的玻璃或陶瓷火罐在背部的肩井、大椎、天宗、厥阴俞等部位,以酒精闪罐法扣罐、留罐20分钟,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拔竹罐法
取风池、大杼、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过的不同口径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热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上,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颈椎病日常护理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
2、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
3、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
4、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
5、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拔火罐最多10分钟
因为中医所说的湿是一个概念,是看不见的,并非液体。而当负压作用在人体表面时间过长时,任何人都会出水疱。实际上,拔火罐拔出水疱在医院治疗上等于是拔出事故了。而水疱很易感染、化脓,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
专家还提醒大家,火罐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适的,而腹部、脸部等肌肉不丰富、有脏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肠套叠、肠梗阻。
并且,拔罐时不妨在火罐边缘抹点橄榄油或植物油,这样能避免皮肤与火罐摩擦损伤皮肤。拔完后用热毛巾热敷一下更好。
另外,根据中医传统经验,在背部拔火罐对咳嗽、哮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可能有益。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身体虚弱者不适合拔火罐
身体虚弱者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所以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尽量不要考虑拔火罐。
6、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
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7、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拔火罐需要知道的事情以及哪些人不宜拔火罐
1、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2、热、抽搐、痉挛等。
3、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4、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结语: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网络信息很发达,大家知道很多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比如上文说的拔火罐,其实拔火罐的疗效有很多,但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避免经常去拔火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