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什么是七情 七情与五脏关系如何

阅读:687

  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在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瘟疫”、“疫毒”、“疠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

  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以流行等特点。疠气病邪可通过空气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疠气致病,可以散在发生,也可形成瘟疫流行。如大头瘟、疫痢、白喉、天花、霍乱、鼠疫等等。实际上包括了现代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七情内伤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为“内伤七情”。

  1.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而脏腑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调经论》),“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本神》)。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2. 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内伤,则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病变的发生。

  (1)直接伤及内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努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心”。临床上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但也并非绝对如此,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受损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证。

  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而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晕厥卒到。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情绪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痠萎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举痛论》)。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延伸阅读: 六淫中燥邪和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六淫中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六淫中风邪和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什么是六淫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经别别络经筋及皮部都有什么生理功能

相关文章

  • 音乐养生与阴阳五行及七情关系

      阴阳与音乐养生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它用来说明万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一切事物变化现象的属性,正所谓“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与阳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关系,以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之格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七情和五脏之间的联系紧密

      中医学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圈就是自然的圈,《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比如说春夏秋冬,我们中医经常讲,当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时,称为“六淫”或“六邪”,就是当人和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疾病,这是疾病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圈是社会,这个圈讲的是什么?它讲人的喜、怒、忧、

  • 中药配伍七情应改称中药七情

      吴红娟 彭江宁 佟茵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配伍的起源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远古时期,祖先们在寻找食物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说明中医药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早

  • 五脏与六腑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的,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以营养全身;其剩余之水液,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之化源;其浊者为糟粕(食物之残渣),下达于大肠。渗入膀胱的尿液,经气化

  • 中医养生话“七情”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

  • 听中医说“七情”养生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

  • 中医养生话“七情六欲”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

  • 七情致病的特点及原则和方法

      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hel

你可能感兴趣

  • 橄榄核雕刻南工纯手工于彬本工笑脸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手串正圆铁核


  • 幽默 别输在不会说话表达上 幽默与沟通 高情商聊天术沟通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交往书籍 畅销书口才好好说话技巧的书的艺术如何提升


  • 【正版新书】性格影响力 性格的力量 教你如何完善性格获得正能量 不抱怨的世界 说话沟通销售口才人际交往关系性格畅销书籍


  • 韩版新款珍珠星星项链没关系是爱情啊同款项链星星锁骨链女士项链


  • 没关系是爱情啊孔孝真池惠秀明星同款925纯银戒指脚戒B1


  • 韩版孔孝真个性时尚脚饰 脚趾戒 韩国没关系是爱情啊同款脚戒指


  • 韩版没关系是爱情啊同款手镯女日D韩学生个性珍珠钛钢玫瑰金镯子


  • 水原希子同款墨镜太阳镜谢霆锋韩版个性没关系是爱情啊太阳眼镜


  • 当当网正版童书 什么都可以告诉妈妈全4册2-6岁亲子关系沟通建设阅读绘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大人不可以骗小孩不喜欢别捏我的脸


  • 没关系是爱情啊孔孝真明星款同款复古足戒指时尚开口女脚趾环潮人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