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贡献
几千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创建了独特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发明了方药、针灸、气功、推拿、刮痧、敷贴、火罐、熨法、水疗、浴疗、熏蒸、腊疗、泥疗、捏脊、割治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在临床上和民间广泛使用,为中国人民的养生与保健治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代研究、记录、总结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书籍至今已达6000种以上,其中有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李东垣的《脾胃论》、《兰室秘藏》,张从正的《儒门事亲》,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华佗的《中藏经》,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雪的《湿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还有400余部本草学专著,除已提到的《神农本草经》与《新修本草》之外,还有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等等。这些著作,既是巨大的贡献,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有待后人继承、发掘、研究、提高。
2. 国际贡献
中国医药学在自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国际间交流,影响世界医药学的发展。如明代中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法的先驱;宋代宋慈撰写的《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名著;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黄帝内经》也留传到国外。此外,现代中医的舌诊、脉诊、中药、成药、针灸、针麻、气功、推拿、食疗、药疗、养生、保健、抗衰、美容等方面的技术和成果,也倍受国际人士的青睐和赞誉,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医热”、“中药热”、“针灸、针麻热”、“气功、推拿热”等等。中医药学丰富了世界医药学的内容,为世界人民的保健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中国医药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受着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因而在它的理论体系中,始终贯串着唯物辩证的观点。
1. 唯物观
(1)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神,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侠义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很广泛,其含义有三:一是指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二是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
(3)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2. 辩证观
中医治疗学也包含有辩证观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标本缓急:
正治反治:
异法方宜:
病治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