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是十分著名的一道菜,具有一定的特点,口味主要以麻辣鲜为主。平时自己在家就可以简单制作,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带动饮食欲望的菜肴,下面小编将要告诉大家麻婆豆腐的简单家常做法。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
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此菜大约在清代同治初年(1874年以后),由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为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发明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做法
食材:嫩豆腐300g、牛肉80g、蒜苗30g、豆豉2茶匙(10g)、花椒2茶匙(10g)、酱油1汤匙(15ml)、盐1/2茶匙(3g)、油2汤匙(30ml)、水淀粉1汤匙(15ml)、黄酒1汤匙(15ml)、姜末1茶匙(5g)、豆瓣酱2汤匙(30ml)、辣椒面2茶匙(10g)、肉汤1/2碗(125ml)。
将嫩豆腐切成2cm见方的小块,放入微沸的热水中,加盐后以中火氽透(约3分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牛肉剁成细末。蒜苗洗净切成1cm长的小段。郫县豆瓣酱和豆豉一起剁成细碎。
花椒放入锅中,中火干焙出香味后晾凉,再用擀面杖擀成花椒末。
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待烧至六成热时(手掌置于油面上方,能感到轻微热气),将牛肉末放入煸干水分,待粒粒分明,色泽金黄时再烹入黄酒。
锅中调入郫县豆瓣酱和辣椒面,小火慢慢翻炒出红油,再放入姜末和豆豉碎炒出香味。
将肉汤、盐和酱油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再放入豆腐块,用小火烧至入味(约10分钟)。
将蒜苗小段和水淀粉倒入锅中,转大火将汤汁收稠,最后撒入花椒末即可。
特点:颜色红亮、气味芳香、香热麻辣、口感嫩滑、味道浓郁,开胃下饭。
温馨提示
勾芡时要用大火,才能使芡汁迅速变得浓稠。若勾芡后,发现豆腐吐水较多,可重复勾芡一次。
花椒末的用量可随个人口味酌情加减。可以一次用擀面杖多擀些花椒末,装在密封罐中保存,或制成花椒盐、花椒油等调料,日后无论蘸食、凉拌或烹炒用都极为方便。
正宗的麻婆豆腐里用到的是青蒜,这里用的是蒜苗,别有风味,不喜欢吃青蒜的人尝试一下蒜苗吧,味道没那么冲,再慢慢地,你还会爱上青蒜也说不定呢。
豆腐切丁后最好不要用开水烫,只用淡盐水浸泡即可,那样做出的豆腐会整而滑嫩,否则,用开水煮过,会韧劲过大口感不好。
豆腐要买稍嫩些的为好,此菜不适宜用老豆腐制作,太嫩也不行,软硬适中才好,烧出来的麻婆豆腐,要滑嫩而不碎才最为地道。我的经验是,在北京买南豆腐就行,而琼脂豆腐太嫩,北豆腐又太老,因此,南豆腐最适宜制作麻婆豆腐。
在北方制作麻婆豆腐,不适宜太辣,用30克的豆瓣酱就行,而四川师傅在制作时,一斤豆腐要用50克的豆瓣酱,感觉太辣,可以稍减一些,口感会很合适。
此菜夏天食用能生津止渴、健脾,有利健身防病,麻婆豆腐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佳肴。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解毒化湿,更适于热生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此菜富含动植物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温中益气、补中生津、解毒润燥、补精添髓的功效。
结语:麻婆豆腐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夏天天气炎热,为避免上火,大家还是尽量少吃。还有肠胃不好的人也要多注意是否可以饮食,调味上面可以根据自己对麻辣的接受程度来制作,上火体质人切记不要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