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拔火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对于拔火罐的功效你可能比较了解,甚至也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但是你知道拔火罐的注意事项吗?你知道拔火罐操作不当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具体的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拔火罐又称“吸筒”。其实,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三个误区要明白,而且频繁拔罐不利养生保健哦。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对于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
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拔罐操作不当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物理疗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者是加热的方法,来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罐子的负压,来吸附患者的皮肤,进而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但是一旦操作不当对身体造成危害。
分清体质
按体质拔罐进行补泻,否则会适得其反。
注意身体状况
有心脏病,严重贫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肤过敏,水肿,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倾向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处于经期,还有过饱、渴、饥等情况,甚至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有些部位不宜拔
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静脉曲张部位、瘢痕处,乳头、骨头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拔罐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频繁拔罐不利养生保健
通常人们以为,有什么不适都可以通过拔罐来解决,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过于频繁的拔缺罐,会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中医表示,拔罐不单考验技术,还应坚持“适度原则”,过于频繁的拔罐不仅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有损阳气,不利养生保健。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
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结语:看了小编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于拔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了,小编建议大家,拔火罐虽然疗效很好,但是不可以经常拔火罐哦,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