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因而大家一定要提高对于这种疾病的警惕性,做好预防的工作。那么糖尿病的预防应该怎么做呢?老年糖尿病的预防方式是什么呢?小儿糖尿病的预防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1、糖尿病的基本介绍 2、糖尿病的预防
3、糖尿病饮食预防 4、预防糖尿病的运动
5、老年人糖尿病的预防 6、妊娠糖尿病的预防
7、小儿糖尿病的预防 8、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基本介绍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病因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Ⅱ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Ⅰ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Ⅱ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Ⅱ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检查方法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糖尿病的预防
在当下,糖尿病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疾病了,也是年轻人乃至儿童高发的一种疾病。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所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预防糖尿病的方法,让大家能够远离糖尿病的威胁哦!
1、注意饮食
饮食不当,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发表在美国文献,2008年10月刊上的糖尿病研究证明,每天喝两份以上含糖果汁的人,比起每月喝一份以下含糖果汁的,患糖尿病的比率高31%。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吃之前搞清楚哪些水果果糖含量少。
2、注意运动
如果运动和睡眠不当,同样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每周至少做3次有氧活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隔一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这样的简单运动原则,对于预防糖尿病同样有指导意义。
3、睡眠充足
睡眠质量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长期处于睡眠不足或者睡得太多的状态的话,那么你的身体必然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根据科学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如果每天睡眠只有六个小时,或者超过九个小时的话,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4、控制糖类摄入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5、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
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6、定期服用预防药物
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7、多加锻炼身体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那么你是否知道运动也是预防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呢?充足的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降低血糖值,帮助我们预防糖尿病。同时,充足的锻炼还能够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康,远离多种疾病的困扰哦!
8、对肥胖患者的控制
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肥胖的病人,要预防糖尿病首先就要防御肥胖症状,据调查研究,体重每每增加一斤,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就增加百分之五,如果您是肥胖患者应当尽量减肥,保证健康身体。
9、吃水煮花生可以预防糖尿病
水煮花生中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白藜芦醇、皂角甙、抗氧化剂等,对于防止营养不良,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β—谷固醇有预防前列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作用。
10、定期检查
对血糖、甘油三酯进行监控。应努力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控制在正常范围,使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0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如果测得值达正常上限或超过时,要继续做糖耐量试验,经确诊后,及早进行治疗。
11、居住环境
要选择周围土壤、空气、饮用水没有严重污染的环境,居室内的装饰不要有酚类等挥发性气体。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生活注意规律化。
12、药物预防
对经过饮食、运动疗法效果不佳的糖尿病前期病人,应及早进行药物预防。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一般人群
加强宣传糖尿病知识,如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
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及早地实行干预。
重点人群
年龄≥45岁;体重≥正常体重的115%或体重质量指数(BMI)≥25/kg/M2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有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生活方式干预
相对中等程度地纠正生活方式就会产生效益。
主食减少2-3两/日。
运动增加150分钟/周。
体重减少5%~7%。
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
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至少减少5-7%。
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卡。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1.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地发现糖尿病,尽可能地控制和纠正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肥胖以及吸烟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 对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有关的疾病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心脑血管疾病等,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全面达到治疗的目标。
代谢控制和治疗的目标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及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等。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对于每例糖尿病患者,都应确立血糖控制目标;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地开始行胰岛素治疗,在加强血糖监测的基础上,控制好全天的血糖。同时,注意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强调必须强调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即除了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血压的控制和血脂紊乱的纠正以及戒烟等至关重要
加强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知识。积极开展和推广自我血糖监测技术,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血糖以及监测的频度,对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学会自己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方法。
三级预防
糖尿病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加强监测,因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造成的危害,能使病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如何正确自测血糖?首先注意血糖仪的各种提示信号,并保证操作前有充足的电量。然后调整好血糖仪代码,使之与试纸代码相同。
每次自测时,都要察看试纸表面有无受潮或受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采血前先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直至血量丰富。
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酒精挥发完后再扎手指。将一滴饱满的血吸入试纸的吸血槽中,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等待结果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将血吸到试纸上后不要再追加吸血,否则会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遗传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在糖尿病家族中,糖尿病患者越多,其他成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有资料表明,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得病的概率超过50%;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患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概率为20%~30%。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即便是有糖尿病史的家庭,只要掌握了糖尿病的发病规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
眼:视力、扩瞳查眼底。
心脏: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肾脏: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氮并发症筛查。
神经: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霉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
血液生化检查: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尿酸、电解质。
糖尿病饮食预防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 要想让血糖的天天平稳,一定要尽量避免可能引发血糖升高的不良习惯。以下8种食物,能够有效帮助你降低血糖哦。
1、苦瓜
味极苦,性寒,有清热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瓜含苦瓜甙、5—羟色胺、谷氨酸、丙氨酸及维生素B1等成分。苦瓜的粗提取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南瓜
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南瓜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3、洋葱
味甘、辛,性微温,与葱、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进食欲、行气宽中的功效,与大蒜一起食用有降糖效果。经常食用洋葱,既可充饥,又能降糖治病。
4、黑木耳
含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钠、钙、铁等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
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5、紫菜
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显著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
6、魔芋
一种低热能、高纤维素食物。因其分子量大,粘性高,在肠道内排泄缓慢,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
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较好的效果。又因为它吸水性强,含热能低,既能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又能减轻体重,所以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7、麦麸
味甘,性平、偏凉,除充饥、补充营养外,也可养心安神。麸小麦可益气、除热、止汗;麦麸调中、清热、止虚汗,可根据病情所需而选用。用麦麸、面粉按6:4的比例,拌和鸡蛋,做成糕饼,可作为糖尿病病人正餐或加餐食品。
8、猪胰
性平,焙干研成粉末,长期服用对降血糖和维持血糖稳定有明显疗效。
预防糖尿病的运动
专家表示现代医学控制糖尿病有五个重要手段,分别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这其中运动疗法最不为人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数患者通过运动可以将血糖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可减少服药量,一些早期轻度患者甚至能摆脱药物治疗。
但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其特有的风险,其运动疗法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的科学运动,切不可跟风运动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有效改善代谢机能
运动应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肥胖和早期轻度患者,运动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可有效改善人体代谢机能,通过肌肉活动,加速葡萄糖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或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提高,实现控制血糖并减少药量的作用。
同时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也能减少尿糖。运动还能改善脂质代谢,能够提高骨骼肌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减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通过改善脂质代谢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另外,运动能够缓解压力,消除对疾病的焦虑和精神负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中等强度运动更适合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项目选择要根据个人体检情况而定。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较轻,消瘦且体力不足,适合于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骑车或轻便的家务活动。
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中年以上者体型多肥胖,在制定运动方案时需考虑增加减肥的目标,因此在心脏功能的允许情况下可以进行类似的快走、慢跑、乒乓球、跑步、登山、跳现代舞、骑自行车,上高坡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形式。
运动过程原则上应先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进入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强度的计算方法各异,临床上常以达到最大耗氧量的60%(即中等强度)来计算,并以估计运动中的脉率来表示,即运动中的脉率(次/分)=170-年龄。
一般中等强度的运动以20至30分钟为好,低强度的运动可延续至45至60分钟,但仍需要因人而异,若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大汗、面色苍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单纯饮食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至4次(或隔日一次),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最好能每日定时运动。
现在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糖尿病病前期人群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户外快慢步行
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
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至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至115步。
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至100步。开始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第二,室内蹲下起立
开始每次做15至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至50次。
第三,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
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跑步时膝关节负荷过重,过度肥胖者不适合。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风险
体检后需医生指导进行
尽管运动对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其特有的风险。如中低强度运动能引发低血糖,高强度运动能令血糖升高,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中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尤其是荷重关节如髋,膝和踝等,运动可能加重其病变。
另外,运动可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负担,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运动治疗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科学运动,通常主张在实施运动计划前要全面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条件的最好进行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或运动试验,眼底、足部、关节和肾脏,以排除潜在疾病或损伤以及慢性并发症等危险因素,并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个体化的运动锻炼。
为了确定运动方案的安全性,患者可在运动初期监测单次运动前、后血糖,以供医生参考。
开始运动疗法后,正在接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运动时应随身携带吸收较快的食品,如饼干、糖果、水果和饮料,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发生低血糖时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食物补充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若运动前血糖低于、接近正常或运动前最后一餐已经超过90分钟,则需要在运动前加餐。
运动前先作适当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做调整运动,力求平稳。要避免在过分冷、热、湿或烟雾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运动。
运动要穿舒适柔软的鞋子,运动前后仔细检查足部,并注意运动时周围的环境。运动时间较长应注意饮水。
此外,运动可使收缩压增高,当收缩压大于180mmHg时,需停止运动。
有关糖尿病运动疗法的误区
误区一: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再运动了
分析: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
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到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
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误区二: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
分析: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觉很累,说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
糖尿病患者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误区三:凡是运动都有利于降血糖
分析:认为只要运动就会降血糖的想法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么他的运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会加重病情。
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就更是有害无益。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干万不能盲目。
误区四:越早起床运动,效果越好
分析: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是为你的生理节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老年人糖尿病的预防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已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共同点,但老年糖尿病还有其不少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组织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帮助机体利用来自饮食中的糖、淀粉和其他食物的能量供机体正常代谢需要。而当胰岛素缺乏或效力减低时,就使机体消化碳水化合物(糖类和淀粉)时产生的葡萄糖不能利用,血糖水平升高,高 血糖引起许多严重的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因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引起口渴、多饮多尿。葡萄糖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燃料,不能被利用,体内蛋白、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多进食物,逐渐形成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典型的症状。
糖尿病主要有哪些表现
排尿次数较以前明显增多(尿频);持续的烦渴;体重下降;经常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手或者足部经常感到刺痛或者麻木;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极易饥饿;恶心、呕吐。
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中青年要高3~6倍。而且还有几乎同样数量的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调节异常。要注意,对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治与中青年糖尿病人有些不同。
诊断老年病人在发病之初,自己往往没有什么“三多一少”的症状,即使有些人有轻微的症状,也常自以为是老年虚弱的表现而未予注意。他们可能在眼睛、心脏等出现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元凶是糖尿病。因此希望老年人每年体检查血糖、血脂及血压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
心理状况
老年人多已退休,心情本来就易忧郁,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更易心理上不平衡。常想:“过去要鱼票肉票,生活困苦。现今经济条件好了,却不让我吃鱼肉了!”这种情绪上的忧伤、焦虑,容易使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而且老年人容易受道听途说的影响,如“胰岛素会上瘾”等等,因此不敢吃药,更不愿注射胰岛素,反而轻信广告,一听说能“根治”、“不反弹”、“不必控制饮食”等,就去买降糖鞋、降糖奶粉、降糖含片、降糖口服液等保健品。结果非但钱花了不少,血糖没有降下来,反而耽误了早期治疗的良机,产生了并发症。这些心理状况必须调整,应该进行正规治疗。
饮食控制
老年人几十年形成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因此不能照抄国外的食谱。目前饮食控制的原则是减少总热卡量以及减少脂肪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量。老年人不会计算食物热卡量,我们就请他少改变食物品种,多改变量。如减少食量,吃七八分饱即足。老年人平时可多吃粗粮、蔬菜、豆制品、鱼虾,少吃肥肉、奶油等。水果仍可吃,但量少些,不要太甜。烟应戒了,酒也应少喝。
体育锻炼
老年人应尽可能地进行体育锻炼。但因肌肉及骨骼功能差,又多有心肺疾患,故必须量力而行。一般可进行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身体的承受能力可以从心跳来判断。要求活动后不出现心律不齐,而最高心率不超过“170减年龄数”,即70岁老人活动后心率不超过170-70=100次/分为宜。
用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特别要当心夜间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易发生晚间低血糖。由于老年人神经反应等比较迟缓,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就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老年糖尿病病人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用胰岛素治疗。
中老年人怎样预防2型糖尿病?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开始减弱,加上不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这给中老年人的晚年带来不便和痛苦,因此,中老年人必须积极预防2型糖尿病。那么,中老年人预防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热量控制
饮食总热量首先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最好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高标准体重,计算出自己每天所需热量,以便根据活动情况适当调整摄入的总热量。通常按每公斤体重32-36千卡计算,肥胖者可酌量减少。然后分别安排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数量。每天所需蛋白质的总量,应按每公斤体重1-1.5克计算,从总热量中减去蛋白质所产生的量,剩余的热量由糖和脂肪补充。糖与脂肪的比例为2.5:1;糖应占总热量的50-65%,脂肪产生的热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40%,并应尽量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主食在早、午、晚餐中的分配为1/5、2/5、2/5。
2、饮食规律
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人一定要注意。
3、少吃快餐和红肉
明尼苏达大学对3000名18—3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体重增加了4.5公斤。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通过对3700名女性调查研究发现,每周吃至少5次红肉者比少于一次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29%。爱吃熏肉、热狗等加工肉类的人风险更高。
4、防治肥胖
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预防糖尿病就需要预防肥胖。对于已经很胖的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减肥,减肥的最佳方法无疑就是运动。明显超重的人减肥5%后,即使不锻炼,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减少70%。也就是说,如果你体重80公斤,至少需要减4公斤。3、避免或者减少使用一些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一些药物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导致一道功能紊乱,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
5、戒除烟酒
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众所周知,嗜酒好烟对人体危害极大,不仅会直接引起癌症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还会使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给糖尿病以可乘之机,因此戒除研究很重要。
6、定期量血糖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会出现明显症状的,有很多隐形性糖尿病才是最危险的,如果不注意及时发现以及及时调理的话,就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专家提醒,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养成定期量血糖的习惯,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定期的测量血糖可以帮助我们尽早的发现糖尿病。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坚持测量血糖的习惯,一旦出现蛛丝马迹就应该马上扼杀。
尤其是出现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情况,更应该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这样才能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
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一、人们常说女性怀孕期间要多吃多补充营养,其实这是不利糖尿病预防的
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暴饮暴食,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多吃水果,但不能盲目地贪吃水果,把水果当饭吃,凡事都讲究一个度,适量即可。
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牢牢记住!
二、孕妇预防糖尿病要注意防止感染性疾病
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合理饮食是孕妇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由于孕妇在空腹时很容易饥饿,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谷类、蔬菜等,注意维生素、铁、钙的补充。想吃水果最好选在两餐之间,每日不超过200克,而且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番茄、黄瓜等。
四、进行血糖测定非常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在怀孕第24周和第28周,孕妇要到医院进行血糖测定,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均大于5.8毫摩尔/升,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如果这两次检验都正常,孕妇仍要保持合理饮食、多运动的习惯。一旦出现多食、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怀孕期间孕妇通常都会容易犯困,此时更要注意运动,懒惰是诱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每天最好的运动就是散步,饭后要走走,把多余的糖分变成能量释放出去,这样糖分就不会存在血管中,这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好方式。还要注意多晒太阳,吸收紫外线,才能把吃进去的钙转化吸收。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对胎儿的发育非常不利,调查发现,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出生畸形儿的发生率为10%-25%,围产儿病死或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0%。
另外,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进行胰岛素治疗,还可能使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因此,女性在妊娠生活中应由其谨慎,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要多加防范,加强对妊娠糖尿病预防的工作。
小儿糖尿病的预防
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餐和消瘦。
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导致眼及肾脏受累。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学齢期和青春发育期多见,无性别差异。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
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又称为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又称为Ⅱ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病,激素受体异常,糖耐量减低。儿童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
目前,小儿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有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正常人。
儿童糖尿病表现
1、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小便频繁现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现尿床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糖尿病检查。
2、疲乏无力。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较为委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3、出现频繁腹痛和呕吐现象。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长要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足够掌握,以便提供给医生足够的诊断信息。
4、出现频繁口渴现象,甚至夜间多次起床喝水。
5、突然消瘦。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
6、易感染。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久不愈合。而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7、饭量大增。这个特点很容易被忽略,家长多认为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正常情况,但应注意是否出现其他糖尿病征兆。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
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结语:通过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吧!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最关键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事实上,这一点不仅对预防糖尿病很有帮助,对于呵护身体健康,远离各种疾病困扰都有着很好的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