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听力减退,并不同程度的累及其他身体疾病。那么,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是怎么样的?其治疗偏方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将为您介绍这些内容,请到下文去了解一下吧。
中耳炎的发病机理
1.病原菌的种类和其生物学特征
中耳炎的病原菌以球菌和杆菌为主。细菌的种类在乳儿中耳炎的发病过程和表现并无决定性作用。
2.机体的免疫状态
健康的机体能防御感染,使炎症过程缩短。在严重传染病时,常继发中耳炎。因病情严重,消耗甚大,机体抵抗力显着降低,对中耳炎症发生不良影响,骨组织易遭破坏,炎症持续,病程拖延,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3.年龄
中耳黏膜由鼓室的胶样组织变成。新生儿中耳只有主室,内部充满胶样组织。胶样组织反应性很弱,又极不稳定,在1岁左右消失。胶样组织也是细菌繁殖的良好温床,易为感染破坏,因此婴儿的中耳炎发病率较高。
4.乳突结构
乳突气房借鼓窦与鼓室相通,其中气化型乳突占l/3。常见松质型乳突、硬化型乳突和混合型乳突,松质型约占1/5。气化异常者耳病最常见,急性易成慢性,常伴发严重并发症。一般说来,气化型乳突易遭炎症破坏,常形成骨膜下脓肿。
5.中耳炎后的病理改变
急性中耳炎后常发生鼓膜和鼓室瘢痕粘连,这是因黏膜炎性改变或炎性渗出物机化所致。愈合的瘢痕可在鼓室内形成间隔,将上下鼓室分开。上鼓室间隙构造复杂,如再度感染,引流不畅,易成慢性。
6.咽鼓管、鼻和鼻咽的状态
咽鼓管是中耳感染常见的途径,咽鼓管和鼻咽部感染在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7.外伤
颅骨外伤对中耳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中耳可经伤口直接或继发感染,乳突内板裂伤和骨折常引起颅内并发症。
中耳炎的症状→→→
副标题#e#
(一)咽鼓管阻塞期
鼓膜内陷,出现低调耳鸣,轻度传音性耳聋,小儿不能述说,但感耳内不适,影响正常玩耍.锤骨柄充血、突出,而位置较水平,短突翘起明显似骨刺,早期鼓室内有渗液,通过鼓膜偶可见到气泡或液平面.此期常被病人认为是感冒.其实是已经出现中耳炎的症状了.
(二)化脓前期
鼓膜呈辐射状向心性充血,锤骨柄变成红色棒状,继之松弛部红肿外凸,很快整个鼓膜变红凸起.此期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摇头抓耳,哭闹不安,常有腹泻、呕吐,中耳炎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成人有明显耳鸣、耳聋和剧烈耳痛,发热达38~40℃.此期如积极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还可逐渐平复,否则即进入化脓阶段.这是中耳炎的症状中必须重视的.
(三)化脓期
中耳炎在鼓室大量蓄脓,鼓膜极度外凸膨隆,锤骨形消失.有跳动性耳鸣,严重耳聋,剧烈耳痛,可放射到上颌牙齿和颞顶部,外耳道口后壁麦氏三角即乳突窦区明显压痛,小儿高热,拒食躁动,出现面色灰白等中毒现象.
(四)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
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五)耳痛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六)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中耳炎偏方→→→
1.用核桃仁500克研细末,煮30分钟,趁热用双层纱布包好榨油,将0.9克冰片细末加入油中,加温搅拌,入瓶备用。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去分泌物,蘸干,滴2滴~3滴油,每日2次~3次。
2.治疗前,先把耳道脓洗净,再把25厘米长的活黄鳝切断尾端,让其鲜血滴入患耳内数滴,过15分钟血凝固后可回复原姿。
3.取大田螺(活的)1只,破顶加入冰片1.5克,待溶化后,把药液滴入患侧耳内即可。
4.取全蝎、枯矾各等分,研细末,将患耳洗净拭干,撒入药粉少许,每日1次,连用3天~5天。
5.取明矾、龙骨各3克,分煅后研末,吹入患耳内即可。
6.取晶莹透彻的明矾3克,在木炭火上烤焦,随即取出研细末,分成2等分,每份1.5克,分两次吹入耳内。
7.鲜野菊花叶,捣烂取汁,加冰片少许调匀,滴入耳内,每日2次。
8.鲜猪胆1只,将其洗净,取胆汁滴入耳内,日2次,每次3滴~5滴。
9.将煮熟的鸡蛋6个蛋黄,置铜锅内,文火熬煎出油,若不出油,可滴入数滴花生油作引子。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净拭干外耳道后,滴入中耳3滴~4滴,每日2次。
10.用双氧水洗净患耳,除去脓性分泌物,再用干棉棒把外耳道拭干,然后吹入冰硼散,每日2次。
11.先用双氧水清洗积脓,然后把核桃油滴入患耳3滴,每日3次,连续使用7天。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中耳炎的病因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中耳炎也有了全新的了解。中耳炎的发生与年龄、机体的免疫状态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幼儿、老人一定要非常重视。还有效果推荐的治疗中耳炎偏方不妨试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