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关于胃病有很多传言,诸如“胃炎治不好,会带病终身”、“胃病会遗传”、“长期慢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等。据了解,生活中,几乎85%的人都有胃炎。作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老百姓确实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呢?
传言一:胃炎治不好,带病终身
专家判定:正确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动力障碍、碱性液体反流等有关。然而,在临床中采用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胃动力和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有时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复杂。
另外,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现代研究证明,胃粘膜的再生、重建以及恢复机能约需3—5个月,治疗期最少3个月。大多数病人不但无法按时吃药、严格遵守疗程,而且未知而复杂的病因又再次伤害胃粘膜,导致疾病尚未治愈又再次受损。
近年研究认为,组织学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指胃粘膜的轻度充血水肿及黏膜下浅层的炎细胞浸润,这一现象有专家认为是胃粘膜长期对食物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伴随终身,即使某些病因(如HP感染)得以去除,但黏膜的炎症反应往往持续存在,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胃炎往往是带病终身的,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寿命。
传言二:胃炎会遗传
专家判定:错误
胃炎能遗传的可能性极小,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胃炎可以遗传。但是一家人相同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孩子患胃炎。胃炎的病因是复杂的,主要涉及饮食、烟酒、精神状态、饮食卫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副作用和胆汁反流等诸多方面。
基本上,在十岁之前,很少有孩子会患胃炎,一旦患了此类疾病通常都是十分严重的;一般在十四岁、十五岁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激素、生物规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是最容易引发胃炎的年龄阶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生活规律、饮食健康等。
传言三:长期慢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
专家判定:错对各半
慢性胃炎分为两种,一种是浅表性胃炎,这种类型的慢性胃炎是不会转变成胃癌的;但另外一种萎缩性胃炎,则会有一定的几率转变成胃癌。一般国际上,60岁以前大多数都是浅表性胃炎,而60岁以后则会有一部分转变成萎缩性胃炎;但我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45岁开始即有一部分患者已转化成萎缩性胃炎,因此,45岁的胃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萎缩性胃炎并适当进行治疗与胃粘膜的防护。
过去认为萎缩性胃炎都有得癌的可能性,但目前研究已明确萎缩性胃炎基础上要合并大肠型肠化(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才会有可能转化为胃癌。这种情况的萎缩性胃炎约占全部萎缩性胃炎的10%左右,最终发展为胃癌的约占4%左右。
专家建议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调理好饮食规律,保护好自己的胃。
预防慢性胃炎的好习惯
良好饮食习惯
防治胃炎,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
宜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粘膜的侵害。
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良好生活习惯
1、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戒烟忌酒: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
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3、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尽量避免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