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糖友养生宝典 “老烂脚”坚持足部护理
第二章:糖友养生宝典 糖尿病人应适量补充营养素补充剂
第三章:糖友养生宝典 肝脂肪大于10% 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编者按:“老烂脚”就是糖尿病足的俗称,患有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时护理治疗。那么患糖尿病足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适合“老烂脚”患者的足部护理方法,以及推荐一些糖友养生宝典,快去看看吧。
糖友养生宝典 “老烂脚”坚持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民间俗称“老烂脚”,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生下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而出现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是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40% -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有关。
早期识别高危足
所谓高危足是指将来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因此早期识别出糖尿病高危足并加以警惕便可以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高危足呢?一般说来,下列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1.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下肢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迟钝或消失的患者。由于缺乏神经的条件反射保护,容易造成各种足部损伤从而诱发糖尿病足。
2.并发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特别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患者。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因此容易造成足部缺血而诱发糖尿病足。
3.并发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尤其是透析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造成视力障碍的患者。此类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
4.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吸烟容易造成糖尿病大血管损伤,加重足部缺血而出现糖尿病足。
5.足部有畸形、胼胝(老茧)、皮肤损伤的患者。此类患者更加容易因鞋袜穿着不当等造成足部损伤
6.以前进行过截肢手术或有过足部溃疡史的患者。此类患者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大大增加。
7.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由于血糖控制差,更加容易造成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的发生。
8.穿着不合适的鞋袜:此类患者由于鞋袜不合适,易造成足部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患病的风险。
重视足部检查
足部检查非常重要,是糖尿病患者防止和早期发现足部病变的重要措施。一般日常检查包括:
观察两足皮肤的颜色、是否有水疱、裂口、擦伤,以及两足局部是否有红肿、两足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如果足部皮温变凉,颜色变白或暗红转为紫红色甚至黑色,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易出现溃疡坏疽。
至少每半年应到医院全面检查足部1次,包括感觉功能的改变、下肢血管状况等,高危足要每1个月-2个月全面检查评估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坚持足部护理
足部清洗:坚持用温水洗脚,水温在37摄氏度左右,浸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应选用柔性肥皂,洗之前先用手度温,洗时不宜用力擦洗,以免擦伤皮肤,洗完后用柔软干毛巾轻擦干并选用适宜的爽身粉或润肤膏保护皮肤。
足部按摩:每天按摩双足,促进血液循环,从趾尖开始向上至膝关节,早、中、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
足部保暖:可用加厚的棉袜,勿用热水袋、取暖炉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
下肢运动:加强下肢运动及适宜的全身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促进康复,从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每天坚持30分钟-60分钟脚部运动,如走路、脚尖提起运动,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鞋袜选择:最好应下午或傍晚购鞋,因为活动后双脚会肿胀;应选圆头、厚底鞋,如运动鞋、胶底鞋;避免穿凉鞋、尖头鞋、高跟鞋、夹脚拖鞋等,以免损伤足部皮肤;选择软皮、绢面、帆布面等透气性好的面料;鞋子的长度要适中;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新买的鞋子需要试穿一定时间。
应经常穿着袜子,棉质的祙子最宜吸汗:不宜穿着起毛头的祙子,棉质、羊毛的袜子最柔软:不宜穿着有弹性的袜子;不宜穿带有破洞或补丁袜子;应每天更换一双干净袜子。
其他防护:正确修剪趾甲,防止修剪不当而造成感染,应平修剪,两角锉圆;不能亦足走路,以免损伤皮肤;不能自行用剪刀修剪鸡眼、胼胝、涂腐蚀性药物;对脚气要积极治疗,防止真菌感染。
糖友养生宝典 糖尿病人应适量补充营养素补充剂
我患糖尿病已32年,作为一名临床营养师,我在严格实施糖尿病总体治疗原则基础上,又加强了白身的个性化营养治疗,除了在饮食上注重平衡膳食外,还多年如一日地加服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的补充剂:这样做的结果,使我的血糖20多年来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每年体检糖尿病指标都正常:实践证明,糖尿病人加强营养支持,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是十分必要的
一、糖尿病人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大家都知道,限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许多病人缺乏全面的营养知识,在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的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必需营养元素的摄入。加上进入中老年后,消化吸收功能衰减,往往造成营养不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对预防糖尿病合并症十分不利。
同时,由于农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地日益贫瘠,使食物的营养素、矿物质含量普遍降低。据日本检测,1950年时每百克菠菜含维生素C150毫克,到1982年已降至83毫克,而到1994年更降至13毫克。因此,现代人单纯依靠食物来摄取维生素与矿物质,已经很难满足人体需求
研究表明,由于膳食不平衡、营养不全而,已造成是老年人群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植物化学物质普遍摄入不足,已成为许多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冠心病、糖尿病、部分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都与营养元素的不均衡有关。针对以上情况,糖尿病人应该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服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以保证营养素摄人的全面、均衡,增加身体康复疾病的能力。
二、营养素补充剂也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当前,由于食物营养成分下降,食品安全让人十分担忧,不仅糖尿病人,广大中老年人都需要增加营养支持,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更是最佳选择。
英国的食品科学技术专家皮特·贝里·奥特维说:“营养素补充剂是应用特殊设计的产品作为载体,并以单位计量的形式来承载营养素,较之以饮食为基础的营养补充方法,营养素补充剂可以迅速地提高目标人群的营养状况”。发达国家利用营养素补充剂来维持国民健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近些年来,美国大众消费营养素补充剂的数量一直在迅速增加,老年组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从1972年-1974年问的30%,增至1999年-2000年间的63%,使用最广泛的是复合维生素片剂,其次为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目的在发达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营养保证,另一类是用于治疗补充。
营养保证是大多数使用补充剂的人的主要理由,他们认为仅靠摄取食物来补充营养是不够的,因为饮食并不能充分提供所需要剂量的微量营养素,所以人们可以从预防保健的角度去使用营养素补充剂。还有一类营养素补充剂用于治疗或者准治疗的目的,如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防癌扩散、提高免疫力、抗感染、促进营养全面均衡、延缓衰老、美容等,更是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所需要的
所以,我国中老年人应克服对营养补充剂的偏见,利用营养素补充剂来弥补饮食营养的不足。
三.如何补充营养素补充剂
1.合理服用维生素制剂
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类有机营养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维生素摄人不足或消耗增加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服用补充剂。
(1)维生素AD丸:维生素A有保护视力、促进骨骼生长、抗感染的作用;维生素D有预防老年性痴呆、癌症、骨质疏松、糖尿病、抑郁症、女性肥胖、动脉硬化等作用:推荐量:每日早晚各l丸(A3000单位、B300单位)。
(2)维生素E:有抗衰老、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神经中枢病、老年性痴呆作用。推荐量:100-200毫克,早晚各1粒,
(3)维生素C:有抗感染、防癌、降血压、抗过敏、强健骨骼等作用,有利于心m管健康、促胶原蛋白增加。推荐量:一日三次,每次200-300毫克,饭后服。
(4)维生素B1:有促进糖代谢、抗疲劳、抗抑郁、提升低血压、纠正心律不齐的作用。推荐量:每次20毫克,一日三次。
(5)维生素B2:预防口角炎、头痛、保护视力,参与体内代谢、修复组织、保护神经系统、促进铁吸收等作用。推荐量:每次10毫克,一日1次。
(6)维生素B6:有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脏的作用,是预防心肌梗死、腕管综合征的一种特效营养疗法:推荐量:每次20毫克,一日三次。
(7)维生素Bl2: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特效营养补充剂,也是预防老年性痴呆和脑中风的必需营养补充剂:国外推荐老年人联合服用维生素B1、B6和B12叶酸,可以显著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认知功能。推荐量:每次100微克,一日三次,
(8)叶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营养补充剂:推荐量:每次10毫克,一日三次。或复合维生素B:含B13毫克、B27.5毫克、B60.2毫克、烟酰酸10毫克、泛酸钙l毫克。推荐量:每次2-3片,一日三次。
2.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
人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如硒、锌、铜、铬等,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是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病、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据国外研究,镁、锌、铬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防治胰岛素低抗,有抗糖尿病、抗衰老的作用;钙、镁、钾可维持血压稳定,保护心脑血管系统;铜可以预防自身免疫力失调和心血管疾病;锗有预防肿瘤、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碘能防辐射引起的癌症;铁可预防贫血;钼可预防食管癌;硒能提高免疫力、防癌;硅能保护肌肉骨骼健康;钒能预防与血糖有关的情绪异常。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对糖尿病的康复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建议中老年人适当服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可选择专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定制”的产品。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延缓慢性病的进程,而且对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都有积极的作用。
服用维生素的注意事项
如果在空腹时服用维生素,会在人体还未不及吸收利用之前即从粪便中排出。如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中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应宜饭后吃用,才能够较完全地被人体吸收。
维生素分布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中。
维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中。
维生素B6: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中。
维生素B12: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中。
维生素C: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
维生素D: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中。
维生素E: 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
维生素K:绿叶蔬菜中。
不要把维生素当成补药
维生素是人体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许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盲目乱用维生素,必然会使维生素走向其反面——危害健康。
糖友养生宝典 肝脂肪大于10% 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研究发现,脂肪肝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密切伴随:国外研究报道,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44%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约33%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我院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高达50%,其中35.5%为糖尿病前期,14.5%为新诊断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80%;除糖代谢异常外,脂肪肝患者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概率也明血高于没有脂肪肝的人群,我科的研究发现,当肝脏脂肪含量大于10%时,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开始受损,血糖开始升高。因此,从改善代谢、预防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角度出发,脂肪肝患者应当把肝脏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下。
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普通超声、CT、磁共振均“不给力”
目前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包括:B超、CT、磁共振、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等。其中,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最精确,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不适用于大样本普查和检测,B超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只有当肝脂肪含量达到20%-30%时才能被检测出来,轻度脂肪肝患者往往容易被漏诊,不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同时,B超只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或者粗略判断脂肪肝的轻重程度,无法精确判断肝脏的脂肪含量,也无法判断治疗后肝脏脂肪到底减了多少。CT、磁共振与B超类似,也无法对肝脏脂肪进行精确定量。
超声定量:适宜普及的肝脂肪定量新技术
近年来,一种新的脂肪肝诊断技术——质子磁共振波谱(MRS)被用于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其检查结果与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判断的肝脏脂肪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不仅可以检测患者有无脂肪肝,还可以明确脂肪肝的程度、判断治疗后脂肪肝是否好转或治愈等,被称作无创肝脂肪测定的“金标准”。不过,该检查费用相对较贵,技术要求也较高,在基层医院和脂肪肝普查工作中难以实施。我院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探索简易、准确的脂肪肝定量新方法。目前,我科已成功掌握了超声定量脂肪肝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普通B超检测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能准确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价格相对低廉,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不高,适宜推广和普及。
提醒
存在肥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的患者应警惕是否存在脂肪肝,以及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的糖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经患有脂肪肝者务必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争取将肝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下,以降低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结:以上盘点的护理“老烂脚”方法,很实用也有效,如果你还在被“老烂脚”烦恼着,赶快试试这些吧,并且遵循以上糖友养生宝典去做,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哦。(文章原载于《益寿宝典》,刊号:2012.04,作者:李连喜、高鑫、孙淑芝,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