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医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到如今传承下来的医术并不是每个中医师都掌握的,有的只是“招摇撞骗”而已,那么如何才能看出真正的中医师呢?
如何鉴别优秀中医师
生活中,我们常常求助于中医师,不是开中药处方,就是做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这时,谁都想找一名好的中医师。那么,怎样的中医师才是优秀的呢?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最基本的两点要求
首先,中医从业者的气质应该是内敛的。从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其人都是气质沉稳而收敛的。
其次,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中医师应该抽时间给患者讲讲其身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且他应该用患者能听得明白的话把问题说清楚。有的人以为医生说的话全是中医术语,听起来高深莫测,这样的医生水平一定極高,殊不知,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所谓大道至简是也。
优秀针灸师的表现
一、有耐心。在扎针的整个过程中,他会要求患者尽可能地放松,至少他会等患者呼吸均匀了才下针。
二、揣穴认真。下针前会有一个揣穴的过程,就是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这个过程在临床中被很多医生忽视,甚至会被患者认为是医生学艺不精的一个表现。其实,人体的穴位虽然都有明确定位,但是具体到每个人就会有一些小差异,医生这样做不仅是负责任的表现,而且这个过程对提高针刺疗效非常重要。
三、进针快。他决不会在皮肤表面拖拖拉拉,因为针刺带来的痛感主要产生在皮肤表层,进针快是减少患者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下针后会有明显的针感,比如酸麻胀重等,甚至水流感、蚁行感等也可能出现,针感越强、出现得越早,则说明效果越好。
四、穴位少而精。很多患者以为医生扎针扎得越多,效果会越好,事实正好相反。如果在临床上哪个医生只给患者扎一针,恰恰说明那医生对患者的病情非常有信心。这里引用一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高树中教授的话来说明这个问题:常山赵子龙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但是,当他带上了刘备的家眷后则束手束脚,一事无成。这点同中药处方是一个道理,动辄几十味药的方子应该不是什么良方。
五、疲劳是有效的反应。在针刺后甚至在针刺过程中,患者会有疲劳的感觉,很容易入睡。这是因为针刺调动起人体的正气同疾病作斗争,人体需要足够的休息来保证正气的恢复。
亦食亦药亦有毒
——专访中药学泰斗雷载权教授
一位曾经患上绝症,体弱多病的学者,为医己而立志学医,如今已近七十余载春秋,他依然健在,“久病成良医”这句话可谓是他一生的忠实写照,对于他的养生观,我们有太多的想知道。
自学医己 终成良医
雷老现年八十有四,虽说是出身中医世家,但幼时的他并未曾立志涉足医道,由于父亲在他出生仅三个月时就因患病而离世,雷老显得远比一般同龄孩子早熟,成绩优异的他从来就没让母亲操过一份心,直至高中第五学期时那场突来的噩耗。
当时,雷老正和同学在打着篮球,结果投篮时被封球,这份力道让他不由自主地吐出一口鲜血,医生误以为是震伤,但跌打损伤药服下去没有一点效果,病情日益严重,直至被确诊为肺结核,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可是绝症啊!雷老当时就懵了,回想起吐血前身体就有不适的情况,应是病毒早已入体,那份外力仅是诱因而已,无奈只得休学在家,遍访名医求药,却依旧毫无起色,而当时唯一对结核病有效的链霉素,却价格高昂,毒性也大,不愿给母亲增加负担的雷老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中一定还有一线曙光。
自此,便是漫长的自学医己之途,家中大量的医学书籍都被雷老仔细研读了多遍,幸而曾念过私塾,对其中艰涩难懂的古文还尚可应付,遇上实在不懂的,再向医生求教。与一般专研医学者不同的是,雷老在学习的同时,还在自己身上不断地实践着,直到最终恢复健康,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此时的雷老凭借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已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并在内江市东兴医院任中医内科医师,医术高明的他渐渐名震一方。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刚刚成立,急需大批专家学者,在以人才为本的原则下,并非科班出身的雷老作为一方名医,同时以国医学院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家特意破格调配,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生活终于开始对雷老露出了笑脸。
药效有别 用无定量
被分在中药学教研组的雷老并不满足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他认为,学中药学,首先必须认识药,并对药性极为熟悉,有实践更能帮助理解教学。于是,深山峻岭中常能看到雷老带着学生识别、采集药物和标本的身影,最常去的地方是青城山和峨眉山,哪里生长着哪些药材,雷老如数家珍。背篼、水壶、药锄就是雷老的“采药三宝”,说到这里,雷老笑着说,我还总结了 “采药三得”——饿得、累得、认得。采药是件苦差事,遇上稀少的药材,要带土挖出来,带回去种在学校的苗圃里,方便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苗圃里五百余种的药材,都是雷老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和学生辛辛苦苦采回来的。
实践加理论的结合,让雷老对药材的认识非常深刻,在谈及现代人工种植药材好像越来越多,它们和野生药材是否药性有很大区别时,雷老说,其实能人工种植种的药材种类有限,有些药材对环境、生长过程等要求苛刻,否则会导致药性变异或减少,这类通常是名贵药材。可以大面积种植的仅是紫苏、荆芥这类廉价药,但这类药材野生的多,很少有人会大面积种植。此外,对于药性也不能简单地认定野生的就一定好,药性的来源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受三个方面影响:一是生长多年的老药比生长时间短的新药有效成分高;二是海拔高的药材药性会更好一些;三是在前两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地贫瘠的地方比土地肥沃的地方生长的药材药性好。
“一个优秀的医生,应该非常熟悉不同产地的药材药性,随时咨询药房,掌握最新的药材情况,才能做到开方时心中有数。其实药无定量,除了要考虑药效外,还要综合考虑个人的体质好坏、年龄大小、病情轻重、身体强弱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比如古代人身体素质普遍比现代人好,因此古代药方的剂量也是偏大的,再比如经常劳动的农村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也比缺乏运动的城里人大,举个例子来说,发汗解表类药,城里人吃15克就行了,但农村人吃这个量就达不到效果。病情重者的用药量也需要比病情轻者大。”针对小编提出的如何界定用药量的疑问,雷老如是说。
辨证施食 辨证养生
提及当下很多人认为“药食同源”是指所有药材的误区,雷老特别提醒道:“药食同源仅是指部分药材,比如麻黄就是单纯的药材,不可能有人会将之当作普通食物食用。另外,古代对亦药亦食有另外的含义——有些最初是食物,比如苡仁,后来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它还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那么用于水肿病患者的治疗就很适合了,这类药物还有山药、芡实、莲米等;有些最初是药物,比如我们爱吃的茼蒿菜,它原本是一味发汗解表药,后来才被当作蔬菜食用,虽然现在我们吃的茼蒿菜大多是家养的,药性很淡了,但体质虚、自汗者还是不能多吃,否则会加大出汗量,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也不要认为药食同源的食物百无禁忌,还是要具体分析。”
作为食疗法受益者的雷老,也经常会给患者开具食疗方,崇尚辨证施食、辨证养生的他很是看不惯现在炒得火热的养生药膳乱象,大部分的药膳有“四怪”——药材搭配奇怪、烹制顺序奇怪、火候掌握奇怪、用量用法奇怪。“药膳方也和正规开药的处方一样,有严格的配伍方式、熬制时间、火候要求和用量比例规定,同时需综合考虑食用者的情况,这样的药膳方才是有效的。”雷老感叹道,不少商家太过追求利益,也太过大胆了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比比皆是,吃这样的药膳也就是能起个心理安慰作用,若是遇上与自身体质、病情相克的药膳,不仅没起到养生作用,反而有损健康。
最后,雷老再次强调,实际有效的食疗养生法不能忘了辨证施药之本,若是相信有什么食疗妙法是不分体质,适合所有人的,有非常全面有效的调理保健作用,那一定是有很大的吹嘘成分,其疗效一定不怎么样。
结语:你能辨别出真正的中医师吗?其实中医还是很有效果的,只是要找对医生才行~(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养生杂志,刊期:2012.07 /2012.6,作者:于本性/玉子,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