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的酒文化

阅读:351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一)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二)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三)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邈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相关文章

  • 清代中医文化的发展

      清朝 (公元1644-1911年)   关于清朝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由于长期内忧外患,明朝终于1644年被满清贵族推翻。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国内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最初的几位皇帝,特别是康熙(1662-1722)、雍正(1723-35)及乾隆(1736-96

  • 中医文化 中医四小经典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中医养生。现在正是冬季,大多数人在养生方面,以养阴为主。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看小编介绍的有哪些关于中医养生的。   中医四小经典有哪些   中医四小经典人们一般认为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该书内容通俗易懂,体裁一般都是的诗歌形式,而且朗朗上口,更有利于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流传从古至今,中医治病由内到外的调理。中医史的发展,促进了很多医学的进步,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看看它对医学与养生有哪些贡献吧!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五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系列的西医文化传进中国,导致许多人忘了我们的中医文化。其实中医是很重要的养生之术,中医史已有百年了,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看看中医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吧!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百年以来,许多中医学的专家或者其它学者,对于中医这门养生术曾有过质疑,彷徨。虽然如此,中医文化仍然流传至今,足以表明它对我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下面和小编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了解下中医史!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彷徨:回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60时代,中医学上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医专家。那就是“赤脚医生”,这对中医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推动作用,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回眸百年中医史!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五)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老中医学者为了中医精神抗争了很多年,中医发展史对我们很重要,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回眸下百年中医史,看看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 中医寻根文化 孔子学说和中医的关联

      ●“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清醒地认识过度开发增长与过度发展的负面效应和终极限度,珍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传统生态智慧,从而探求可持续生存的可能性。   ●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无数人实践信息的反馈系统。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其理论体系和学术特征及知识范围都必然以实践为依据而与时俱进。把中医发展规律与中医固有理论混为一谈是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

  • 白发根转黑变何首乌中的药食疗治营养液中医纯植物少年老年精华液


  • 精气神中医文化字画养生馆装饰画传统养生文化墙贴海报定制大挂画


  • 75贴纸海报展板印制喷绘素材中医养生文化10冬季护肤小常识P


  • 图解养生茶、 花草茶、乌龙茶、普洱茶、茶具鉴藏全书书籍大全 茶配方书籍 养生保健茶 中国茶文化书养颜排毒减肥 茶类书籍 大全


  • 人体足部反射区挂图足底按摩穴位图片足疗脚底中医养生美容院海报


  • 足部反射穴位图养生美容院足底按摩海报足疗的十大好处脚底穴位图


  • 哈佛情商课(献给为了幸福正在奋斗中的你美绘插画版)


  • 耳塞式耳机大法耳塞式耳机多色经典塞子记忆中的经典


  • TLP反光车贴 心情切片 云朵中的闪电 摩托玻璃漆面 平面防水贴纸


  • 【自营】乐高积木71428森林中的耀西和蛋超级马里欧模型玩具礼物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