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虽然非常的炎热,但也是雨水非常多的季节,如果人常在潮湿的地方,那么体内就会有湿气。湿气大的话,大便也会变得不规律了,下面我们就来自测下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以及中医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目录
1、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2、中医去湿的妙招
3、中医刮痧有效去除湿气 4、中医刮痧祛湿常用穴位
5、祛湿牢记中医八字诀 6、祛湿的中药茶
7、中医教你祛湿美食 8、健脾祛湿中药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为什么现在的人患的病是那么多,那么复杂,而且还难治疗,这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湿,这样的话,体外的邪气就会和体内湿气相结合,纠缠不清。
现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湿气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易渗透的,而且从来都不会一个人奋战,总会和别的邪气相结合,狼狈为奸,纠缠不清。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起床都会觉得非常的疲劳,头还直发昏,全身没劲,或者像是穿了湿衣服一样,全身都不舒服,人也变懒了,不想动,那么就说明你的体内有湿气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食疗祛湿法
引起湿热的原因很多,食物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喜欢吃辛辣、甜食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冷饮、可乐、辣椒等,或者吃一些牛羊肉等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在体内积存湿热。所以这些食物都应避免多食,不要因为爱吃而贪吃。中医认为山药、薏苡仁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常吃山药、薏苡仁可以健脾除湿,这些食物在秋季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常常被痘痘所困扰,不妨试试这些方法,痘痘也许很快就会消失无踪。
中医去湿的妙招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少盐,帮助肾排水;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
9、避开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10、艾灸除湿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他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中医刮痧有效去除湿气
很多人在春季的时候,容易头昏脑涨,感觉自己的身体很沉,没有什么精神,中医认为这是身体湿气太重的原因,那么中医如何去湿气呢?以试试刮痧的方法祛湿。
刮背去湿气
草长莺飞三月天,春困泛懒的季节又来了,不少人总是感到头胀身重,困倦叫睡,无精打采,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和工作,甚至抑郁烦闷,有的还伴有脘满腹胀,食欲不振或大便稀烂的症状。
春天不妨拿起刮痧板为你的家人刮刮背,刮走春节吃出来的食积,刮走猫冬留下的气血不畅,刮走春季的湿气。初春刮刮背,越刮越精神!
冬主收藏,在寒凉的冬季里,人们大多运动不足,经络痹阻,且春节期间容易饮食过度,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受损,再加上春季多雨多湿,外湿引动内湿,故人体易被湿邪入侵,从而出现腹满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四肢沉重,精神萎靡,或烦躁易怒等中医认为的“湿浊内困”的亚健康症状。
春困刮痧要刮背部穴位,是因为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不但包含了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重要穴位,是人体抵御外邪和重要屏障,而且掌握着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故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又可振奋体内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刮完痧后,患者常感到背部、肢体有酸痛感,此时可把点燃的艾条放进艾灸盒中,置于痧斑处灸10分钟左右,是典型的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综合运用。
刮痧时最好选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质做成的刮痧板,被刮者俯卧在床上,撩起后背的衣服,操作者在被刮者背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肤霜,先刮位于后背正中线的督脉,然后再刮督脉旁开1.5寸的两侧膀胱经。刮痧时,刮板与皮肤倾斜45度左右,从上至下以轻柔适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所谓痧疹是指被刮皮肤表面出现粟头的小红点。中医认为,“百病皆可发于痧”,刮出的痧疹是人体风、湿、火等病理产物在强刺激手法下外排。
通过介绍,我们对于春季如何去除身体的湿气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大家治疗疾病一定要注意选择对的方法,找到疾病的原因,这样治疗效果才会好。
中医刮痧祛湿常用穴位
中医认为医生要根据时节和季节的特点,春季是一个湿气很重的季节,大家的很多身体状况的不适应都是因为湿气重的原因,中医认为治疗湿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刮痧,那么,中医刮痧去湿气的常用穴位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刮痧去湿气的常用穴位。
血海穴
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丰隆穴
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阴陵泉穴
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中脘穴
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地机穴
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天枢穴
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是泻法,主要用于湿重、内热等实证,体质比较虚弱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孕妇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刮痧。
每次刮痧不宜超过30分钟,不要过份追求出疹效果,如果刮不出痧来,很可能患者本身气血不足,不能透痧。刮痧后补充一杯温开水,以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在3个小时内不能洗澡,以免腠里疏松,感染风寒。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春季刮痧祛湿的方法,如果日常的时候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湿气重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尝试一下。
祛湿牢记中医八字诀
很多人嘴里经常感觉黏腻、发甜,嗓子中不清爽,身体沉重发懒等,这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超出人体适应能力而引发的病证。它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人体内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为内湿;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机体感受到了这种黏滞之气,体内的气机也变得迟缓,就好像外界的潮湿侵入体内,则为外湿。
湿邪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表现。在体表,可以出现周身沉困、四肢酸懒沉重、皮肤湿疹等;进一步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停滞于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胃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性往下走,可出现下肢水肿、小便混浊、白带增多、腹泻等症状。医师给病人检查,典型的湿证都有舌苔厚腻,偏热的是黄腻,偏寒的是白腻。由于湿邪的本质是过缓,使整个人体的运行节奏都变得迟缓,一些重浊的东西就会在人体很多部位沉积下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肥胖,大腹便便的人可以说都是湿浊沉积造成的。肥胖的危害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进一步导致“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都接踵而至。可见,祛除湿邪是非常必要的。
除湿有两种手段,一种好比兴修水利,让湿邪顺流而下;一种是让气机流动起来。
第一种方法其实就是中医说的淡渗利湿
可服用茯苓、泽泻、薏米、赤小豆、莲子等药物或食物,但这种方法只能除掉已经生成的湿,不能防止湿邪的再次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时就需要用到第二种方法—疏通气机。湿邪的本质特征就是缓,什么能克制缓呢?当然是急。在五脏中,肝木是急的,脾土是缓的。
第二种方法的具体实施就是健脾疏肝
健脾是为了增强懒人的实力,让他有力气运动;疏肝是让机体的节奏变快一些,使整个气机流动起来,这样湿邪就祛除了。健脾可以选用六君子汤,疏肝可选用香附、苏梗、郁金、白芍等药物。现代人有个特点就是懒,整天坐着不动,所以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现代的这种湿和古代不一样,古人劳作的多,湿邪多由外部侵入,属于外湿,用第一种方法效果非常好。现代人湿的根源是懒,所以第二种方法更为合适。当然仅靠药物还不够,最好的方法是克服“懒病”,多运动。
湿邪的危害虽然大,但也要强调一点:对湿邪不能有“洁癖”,即不要总想着把湿除得干干净净。湿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燥湿适中,完全干燥的沙漠是没有生机的,因此祛湿也需要适可而止,以免矫枉过正。
祛湿的中药茶
现在很多人都因为湿气过重,使得自己的身体特别不健康,所以当前为了能让自己健康,很多人愿意尽快的去除自己体内的湿气,于是为了尽快的去除,很多人想具体了解一下去湿气的茶有哪些?为了你能了解的更多更详细,看看下面具体的介绍吧。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头发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
我们的身体很容易有湿气,煲中药又太麻烦,可以喝些茶去湿气,特别是到了夏季,喝什么茶去湿气呢?平时夏天,如果胃是健康的,建议你喝绿茶,普洱熟茶性温去湿最好,普洱茶生茶性微凉可去火的,菊花、金银花都是清热解毒的。莲心是清火的,不去湿,可以加芡实或薏米、绿豆同煮,既清热解毒又去湿。
比如:春季,应饮香气浓郁的花茶,以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夏季,以饮绿茶为好,因绿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热,又能使口内生津;秋季,饮用青茶最理想,此茶性味介于绿、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清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还可用绿、红茶混合一起饮用,取其两种功效;冬季,应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以养人体的阳气。红茶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糖,且还有助消化、去油腻的作用。科学表明:一天八杯水指的就是白开水或矿泉水。多喝茶还是好,但别忘了还要补充矿物质哟。
另外,可以向广东地处的居民一样,多喝去湿气的凉茶,其原料为薏米、淮山、茯苓、百合、白术、野菊花、生地、赤芍、金银花等,民间用木棉花、鸡蛋花煲茶也有一定去湿功效,但木棉花在煲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重金属污染。此外,生活中注意穿衣保暖,保持居住环境干燥,加强体育锻炼,宜少吃苦瓜、通心菜等寒性食物。
饮茶在我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很多历史文献当中都提到过喝茶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好处,以上就具体介绍了去湿气的茶,你可以具体的了解,通过了解以后,如果你现在正处在体内湿气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喝茶尽快的去除自己体内湿气。
中医教你祛湿美食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
食材:苹果1个、小米50g、红糖适量、枸杞适量
做法
1.准备好小米、枸杞、红糖、苹果;
2.将小米用清水清洗干净;
3.苹果去皮切成块;
4.将小米和苹果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汤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20分钟;
5.加入枸杞和红糖;
6.继续小火煮至10分钟即可。
红豆莲藕汤
食材:莲藕1节、红豆100g、清水适量
做法
1.准备好食材;
2.将红豆洗净,用清水浸四十分钟;
3.莲藕洗净,去皮洗净切块;
4.将莲藕、红豆放入煮锅中,一次性加入适量的清水;
5.大火煮滚;
6.整锅倒入预先预热好的电炖锅内;
7.大火炖2小时,喜欢咸的可以下盐调味,吃淡的无须下盐。
鸭架冬瓜粉丝汤
食材:鸭架500g、盐适量、八角适量、姜片适量、料酒适量、冬瓜适量、清水适量、葱末适量、粉丝适量
做法
1.将鸭架上所有的鸭皮去掉,屁股那里多切掉一些,剁成块备用;
2.冬瓜切片,切点姜片,准备两个大料;
3.取砂锅烧开一锅水,加入姜片和大料;
4.加适量料酒;
5.再次烧开以后加入剁好的鸭架块盖盖子炖煮50分钟;
6.50分后加入冬瓜片;
7.加入清洗过的粉丝煮2分钟;
8.最后加入适量盐烧开就可以了,盛入碗中撒点葱末。
红豆花生米凤爪汤
食材:红豆50g、花生米50g、鸡爪300g、盐适量、猪龙骨适量、生姜适量、八角适量
做法
1.准备食材:红豆、花生米、鸡爪、猪龙骨,红豆与花生米提前泡发;
2.将鸡爪剪去脚趾甲,与龙骨一起放入汤锅,加适量清水,生姜一块、八角一个,将水煮开;
3.捞出鸡爪与龙骨,用清水洗净浮沫,弃生姜、八角不用;
4.将洗净的鸡爪、龙骨放入高压锅,倒入红豆及花生米;
5.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25分钟,加适量食盐。
燕麦蜜豆荷包蛋
食材:燕麦片20g、蜜豆适量、鸡蛋适量、牛奶适量
做法
1.取一个砂锅(保温性能好),普通锅子也行,稍多放点水,烧开;
2.水烧开后,关火,将鸡蛋打入锅内(水沸的时候别打鸡蛋,沸腾的水花容易将鸡蛋冲散);
3.将盖子盖上,焖5分钟左右(根据个人喜好决定时间,喜好糖心蛋,大约4—5分钟即可,喜欢全熟,可以再多会时间);
4.打开盖子,发现荷包蛋已经做好了;
5.牛奶煮沸,立即关火,倒入蜜豆,搅拌均匀;
6.搅拌均匀;即食燕麦片倒入碗底;
7.将荷包蛋舀入碗内,将牛奶蜜豆盛出,舀入碗内即可。
健脾祛湿中药
有湿疹要祛湿 这4种健脾祛湿中药最常用。如今患湿疹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患上湿疹,就会使患者饱受瘙痒的折磨,痛苦不堪。中医认为,防治湿疹,要健脾祛湿。脾胃主水,湿气重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下面介绍4种健脾祛湿常用的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二: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健脾祛湿中药三: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湿中药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以上是常用的健脾祛湿中药。提醒,湿气重及湿疹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发物食物。
结语:体内湿气大,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而且还不易治疗,湿邪往往都不会孤军奋战,总会和别的邪气结合,这样更加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将体内的湿气赶走。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祛湿的中药,还可以通过刮痧、艾灸的方法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