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尿崩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尿崩症。其实尿崩症就是排量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引发频尿过多,且排除的尿浓度低。那大家现在知道了什么是尿崩症,那今天小编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尿崩症的症状吧。有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尿崩症的症状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尿崩症了吧,那大家就在一起来看一下尿崩症的症状吧。不过小编还要提醒的是,不同原因引起的尿崩症的症状也会不同的哦。
一、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
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病人多尿、多饮的症状较轻,尿渗透压可接近血浆渗透压,禁饮时可因渗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部分adh释放,尿量开始减少,尿比重上升,但尿渗透压达不到300mmol/l,尿比重也上升不到1.020,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进一步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
二、外伤后尿崩症
包括下丘脑、垂体手术后尿崩症,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后数天或立即出现,其中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暂时性尿崩症
有一些是因为外伤或者手术的原因导致了一次性多尿、口渴等状况,但是分泌adh的神经核却未受到破坏,所以一般情况是2~6天就会好转。
2.持久性尿崩症
属继发性尿崩症。由于外伤或下丘脑、垂体手术使视上核及神经垂体束受到严重破坏所致,多在外伤或手术后1~6天内发生,并一直持续长久。
三、妊娠性尿崩症
由于妊娠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adh需求量增加,故在妊娠中期出现明显的尿崩症表现,妊娠后期或分娩后可因下丘脑-垂体受到兴奋而使症状减轻。
如病人有室旁核明显受累可出现子宫无力和乳汁少。
四、肾原性尿崩症
又分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前者为x伴性遗传性疾病;后者多见于累及肾髓质的肾脏疾病,尤其常发生于肾髓质囊肿多囊肾、慢性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盂肾炎。
先天性者多见于男性,新生儿即出现症状者,病情严重,可影响发育,病人不但对adh兴奋试验无反应,而且对血管加压素也无反应。
五、家族性尿崩症
有些人由于家族遗传所导致自幼就出现多尿的状况,也有一些是到了7~8岁的时候才出现这样的症状。
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合并尿崩症
各种原因(如下丘脑、垂体手术,肿瘤,炎症等)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尿崩症同时存在,此时病人多尿可减轻,尿渗透压也较其他类型尿崩症高,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和adh的拮抗作用减轻,使adh的缺乏现象也相应减轻所致。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的内容之后,也知道了尿崩症的症状也是各式各样的,不是吗?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以避免这类疾病在我们身上发生,对吧。
尿崩症的病因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的合成和释放受损的情况均可引起CDI的发生,其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种。
(1)原发性
原因不明,占尿崩症的30%-50%,部分患者在尸检时可发现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2)继发性
1)头颅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是CDI的常见病因,其中以垂体手术后一过性CDI最常见,如手术造成正中隆突以上的垂体柄受损,则可导致永久性CDI。
2)肿瘤尿崩症可能是蝶鞍上肿瘤最早的临床症状。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是咽鼓管瘤或松果体瘤,继发性肿瘤以肺癌或乳腺癌的颅内转移最常见。
3)肉芽肿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类肉瘤、黄色瘤等。
4)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结核、梅毒等。
5)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栓塞等。
6)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CDI,血清中存在抗AVP细胞抗体。
7)妊娠后期和产褥期妇女可发生轻度尿崩症,其与血液中AVP降解酶增高有关。
2.肾性尿崩症
由于肾对AVP无反应或反应减弱所致,病因有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种。
(1)遗传性
90%的DNI患者为X连锁遗传,其中至少90%可检测出AVP受体2型(AVPR2)基因突变;其余10%的患者为常染色体遗传,其突变基因为水通道蛋白2(AQP2),其中9%为显性遗传,1%为隐性遗传。
(2)继发性
1)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坏死、淀粉样变等。
2)代谢性疾病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3)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碳酸锂可能因为使细胞cAMP生成障碍,干扰肾对水的重吸收而导致NDI。
结语:以上就想小编就大家所带来的有关于尿崩症的一些症状以及尿崩症的病因。相信原来不知道什么是尿崩症的朋友,现在对于尿崩症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是吗?因此,当我们遇到尿崩症的症状的时候,就赶紧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吧,以免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