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到深秋时节,很多脾胃虚弱的人又开始受罪了。什么胃胀、胃痛统统找上门,那么秋季脾胃虚弱怎么办?如何防脾胃不和呢?
常听人说自己脾胃不和。那么,什么是脾胃不和?脾胃不和又该怎样调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周斌说,脾胃不和一般可分为胃强脾弱、脾强胃弱、脾胃俱强、脾胃俱弱四种症型,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辨证分型,进行调理。
周斌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一对表里脏腑,共同主持对水饮、食物的消纳吸收,但功能上又各有特点。胃主受纳,作用是受盛水谷、腐熟水谷,具有摄入水谷并对水谷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脾主运化,作用是运化水谷,具有对水谷进一步消化吸收的功能。
胃气主降,使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使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脏腑功能上能维持匹配平衡和谐,一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会出现脾胃不和。具体情况有下列四种。
胃强脾弱
主要表现为容易饥饿,饭量较多,但餐后饱胀不适(尤以午餐和晚餐后表现明显)。这种人应该少食多餐,餐后散步15~30分钟。每天顺时针推揉腹部200~300圈,以促进胃的排空,增加脾的消化功能。可用莲子、山药、百合、扁豆熬粥喝。多吃清胃火的水果蔬菜,如梨、芦柑、柚子、苦菊、芦笋、牛蒡等。胃强脾弱的人,适宜在餐前进食水果,这样可以减少高油脂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减轻脾的消化负担。伴有大便干燥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牛黄清胃丸、通便灵胶囊等通便药物,但注意服用剂量不要过大,以防苦寒伤脾。
脾强胃弱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容易饥饿,但进食很少就有饱胀感觉。这样的人应该多吃山楂、果丹皮、木瓜等开胃、助消化的食物。可以每天用山楂煮水喝,适量服用加味保和丸。少食定餐,不要一餐吃得过多、过于油腻,刚开始以进食清淡、低热量食物为主,逐渐加大饭量、增加热量。可以适当多喝保健类的汤品,以餐后喝为宜,以使胃的容受性扩张功能慢慢恢复,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
脾胃俱弱
主要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饭量小。调理脾胃俱弱,一是开胃,二是健脾,可以采用上述健脾开胃方法。如果症状较轻,可以自行在家中调理。但如果在一个月内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大于3公斤,感到浑身乏力、气短,并伴有腹泻,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脾胃俱强
这种情况常见于肥胖、饮酒人群。主要表现为饭量较大,并且易感饥饿,口臭,口中黏腻不爽,大便干结。这种人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蛋白质的摄入量,少喝酒,忌辛辣。可以适量服用清胃火、养胃阴的药物。
周斌最后告诉笔者,调和脾胃的关键在于注意节制饮食,做到生活有规律。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随时调整进餐数量、热量以及进食种类,配合适度食疗、保健、锻炼,以调整脾胃,使二者在功能上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状态。
比如,在一顿大餐后,改吃几天清淡饮食,服用消食饮品,增加锻炼;在享受了辣椒的刺激后,多吃清胃火食品以及具有养阴作用的蔬菜、水果;工作劳累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养阴清热的蔬菜、水果。
培补元气祛病强身
中医认为,培补元气是重要的保健措施,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延缓衰老,二是祛病强身。
补气的食品有多种,家庭常用补气食品有山药、扁豆、大枣、蜂蜜等。卫生部确定的药食同用品种共69种,包括诸多有补气作用的食品,如莲子、黑芝麻、桑葚、甘草等。卫生部批准的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物质共分9大类,其中包括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灵芝、冬虫夏草等,它们都是食疗药膳中常见的补气品种。
补气的食品适合气虚者食用,气虚者多表现出机体活动能力不足,如常感到“气不够用”,表现为少气懒言、动则气促、容易疲乏、虚汗涔涔等。在食疗中应辨证摄食,对症进补。
平时常用的补气食品多为偏温热的食品,人参、黄芪、灵芝等本身就是常用于大补的中药,故要防止“温补生热”,产生口苦咽干、口舌生疮、大便燥结等症。有外感发热时不宜应用。补气食品的应用不适合实热型的体质,所以素来有发热、烦渴、口干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有燥热症状者不宜温补。
补气食品的应用要循序渐进,从小量开始,且不宜连续久用,最好有阶段间歇,灵活应用。可几种同类食品配合,一般不应大量应用人参或黄芪、灵芝等药性较强之品急欲求成“大补”。补气食品中的主食糯米、小麦等作用温和,可以同用。如大补不慎产生“热象”,可酌情用菊花、竹叶代茶饮,或多吃苦瓜、黄瓜等清热解毒之品,以缓解温热亢盛引起的不适。
结语:胃不好可别硬撑哦~特别是到了秋季、冬季之后,胃病便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要趁现在赶紧把胃调理好~(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9,作者:李洋、祁增年,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