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研究表明压力过大患心脏病几率越高
第二章:治疗先心病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第三章:预防心脏病的方法
编者按: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研究表明压力过大患心脏病几率越高
研究表明压力过大患心脏病几率越高,现在很多人群都背负着“房奴”、“车奴”的称号。人们不但为了生活忙碌,还背负着工作的压力。所以这些人更应该在下班时间好好的放松下自己。研究发现,压力过大的人群容易患上心脏病,所以有思想包袱的人要小心咯!
心脏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突发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过去人们已经认识到,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会对心脏造成冲击,使血液涌向心脏,血压猛然上升。虽然这可以提高人类的各种反应速度,但对心脏病患者来说,也会造成心律失常,并将导致患者猝死。
研究发现压力影响心脏
为了研究清楚大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详细机制,伦敦大学学院、布莱顿及苏塞克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0名特定的心脏病患者进行了测试与观察。研究人员测量了心脏病患者在中等压力下,大脑头盖骨的电位变化。结果显示,大脑的高级部位如大脑皮层的活动与所测量的心脏反应同步。测量结果还表明,大脑和心脏之间还存在反馈回路。当大脑接受到心脏泵血的信号后,这些大脑部位会输出更多的信号,加速心脏跳动。这将最终导致心肌失常,引起心率失调,引发猝死。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格雷表示,该研究使人们清楚地了解了心脏和大脑之间的交互作用,心脏的跳动与大脑皮层活动之间的相关联系表明,大脑的学习、情绪及记忆等区域与心脏的跳动密切相关,精神压力会导致大脑调节心脏的功能失去平衡,进而增加了患者猝死的几率。英国心脏基金会的皮尔森认为,该研究的技术可应用于提前诊断出某些患者的心脏会对精神压力做出不利健康的反应。
治疗先心病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先心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胎儿在胎儿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据卫生部我国出生缺陷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7.70/万,列于先天畸形的首位。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我国每年有15万先心病儿童出生。
大部分先心病患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所以平时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一般都发现较晚或病情较重。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李小波主任表示,一般来讲,小儿呼吸及心跳快,哺乳困难,生长发育障碍,哭闹时出现紫绀或昏厥,或许就是先心病的表现。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让患儿错过治疗时机。
临床上,病儿通常表现为体弱多病,在季节变换时,反复发烧及肺部感染。平时饮食过量或活动量过大或哭闹时也发病。症状似感冒或肺炎,实际是心功能不足引发的。
在谈到先心病对孩子的影响,李小波主任表示,一部分先心病患儿的病情是随年龄发展的,如不及时治疗,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或心脏增大,到了晚期便会失去治疗机会。资料表明,先心病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到1岁时有一半死亡,到2岁时有2/3死亡。对一部分平时无症状、对身体无明显影响的单纯型先心病患儿,以后有关升学、就业、婚配以及社会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先心病,就要及早治疗。
对于1-2岁经常犯病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争取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有的患儿长到2、3岁后,犯病减少,活动量有所增加,并不一定是好征兆。因为先心病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无紫绀,另一类有紫绀。较重的先心病在成长过程中肺小血管都发生变化,无紫绀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有紫绀者产生肺小血管栓塞。两类先心病肺内血管都增多。紫绀的患儿,肺血变多,一时出现症状缓解现象,家长误以为病情好转;无紫绀的患儿症状加重且出现紫绀或咳血。
在治疗上,只通过吃药、打针往往根治不了先心病。以前,也主要是依靠开胸、开心脏的外科手术方法矫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先心病介入治疗,正在成为根治某些先心病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用不着开刀,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小,目前能对大部分常见的单纯型先心病达到根治效果。
预防心脏病的方法
警惕压力过大
当一个人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减压物质,所以一般的压力对身体不会造成大伤害。但是当压力过大或长期侵扰身心时,心脏就会被“压”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泪、对日常的琐事力不从心、比平常更加犹豫不决、食欲大减、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扰等。别把这些症状不当回事,要及时采取行动为身体减压。
学会最佳的放松技巧
平躺,双臂轻松地置于两侧,深呼吸几次。接着收紧脚趾头部位的肌肉,数三下,然后放松。按照该方法放松身体的每一组肌肉群,整个过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锻炼完毕后,深呼吸放松,然后慢慢起身。
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碳水化合物富含淀粉和纤维,到达体内后可以缓慢释放能量。全麦食品、谷类食品、糙米、燕麦片、荞麦和土豆都属于复杂碳水化合物。
别忽视自己的腹部不适
当心肌疲劳、受损、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时,心脏无法获取充足的血液。此时,一些人不会表现出胸闷、胸痛的典型症状,仅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是年轻人,应当注意。
抑郁情绪必须“消化”掉
抑郁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如果你的心脏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统计数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脏病发作后会出现抑郁情绪。这样反而对他们的康复不利。所以心脏病人患了抑郁症,应尽快寻求心理帮助。
运动比减肥更重要
经常锻炼的人,心血管发病率较低。如果“沙发土豆”每周抽3次时间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减肥,患病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心脏有问题也要锻炼
有心脏问题的患者绝对不是运动的“绝缘体”,心脏会从运动中获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寻求专家建议,挑选适合的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
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来心脏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它可以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能将危害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小,能极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最好别喝酒
虽然适度的酒精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难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损伤心肌,令心房扩大、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造成房颤。
心脏检查不能忽视
如果你的年龄超过20岁,没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则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总胆固醇水平低于5毫摩尔/升比较理想,5—6处于临界状态,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超过6,那么你就要采取降脂措施了。
结语: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使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人掌握预防心脏病的方法是是否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