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雨水不断,连绵不断的雨水在缓解酷暑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雨水使空气湿度过大,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
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节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北方的降雨量虽然较少,但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运动少,再加上心情不是很舒畅,也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现和“湿邪中阻”类似的症状,中医叫做“内生湿邪”,与南方的“外感湿邪”相对应。这时候,如果再淋一场春雨,“内生湿邪”就非常容易与“外感湿邪”相结合,使病情更为复杂。
要避免受到“湿邪”的侵扰,雨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外湿伤身。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时注意关闭窗户,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春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第二,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以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
第三,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苡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第四,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下雨天易患的疾病
手足癣
足癣:俗称香港脚,和潮湿闷热有很大关系,雨季,足部在雨水中浸湿过又在室内自然阴干,脚很容易被霉菌感染。手癣图片
蜂窝组织炎:足癣的一个常见后遗症就是蜂窝性组织炎,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严重者甚至有致命危险。而且容易反复感染,往往稍微潮湿闷热或足部泡水就会再度感染。
足部湿疹:包括有汗疱疹、接触性皮肤炎等等问题,发生原因很多,但夏季雨天足部潮湿闷热会加速恶化,病人有可能因为如此而加重病情不易根治。
中医治疗方法:
1、取蛇床子、苦参、白藓皮、黄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黄、硫黄各10克,当归15克,每日1次,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手癣。
2、取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天2次,取苭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次可用7天,适用于各型手癣。
3、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苭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次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手癣。
4、取生地24克,大黄18克,蛇床子、?莶草、百部、大枫子、海桐皮各15克,木鳖子(切片)、紫草、杏仁、丹皮、当归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将上苭浸入1000毫升麻油内2天,然后用炭水煎至苭色微黄为止,用细筛滤渣,再用蜂蜡450克放入杯内,将滤下的麻油趁热倒入杯内,搅匀成膏,收贮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后,取此膏涂擦患处。适用于手癣表皮干燥、脱皮、皲裂或水疱、奇痒。
5、取滑石、煅海螵蛸、制炉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矾、制乳香、制没苭各10克,轻粉、铅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细末,过筛和匀,将患处洗净擦干,然后将苭粉均匀撒在趾缝间糜烂痒处,每天2次,适用于浸渍型足癣。
6、取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克,将上苭切碎后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过滤后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水疱型足癣。
7、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每日1次,水煎取汁适量,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足癣合并感染者。
温馨提示:
1、患有手足癣的患者在多雨季节应尽量不要下水,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导致足癣的加重;不同的手足癣患者不能随便使用外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外用抗真菌药剂型。
2、在雷雨季节,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玩污水,遇雨天污水湿脚后,要尽快冲洗干净,可用1%的盐水对脚部进行浸泡,以免患上水浸性皮炎。少穿透气性差的雨鞋和运动鞋,内裤、鞋袜湿后要迅速更换,清洗后以风筒吹干,保持干爽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霉菌性阴道炎
近日前往医院就诊的妇科病患者,相比平日增多了近3成;其中以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居多,其次是宫颈炎患者和盆腔炎患者,而妇科炎症的高发与近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关系十分密切。
女性妇科炎症的发病率原本就很高,而近段时间以来,天气一直阴雨不断,太阳很少“露脸”,衣服难以得到充分晾晒,再加上空气湿度大,衣服容易发霉,女性穿了滋生各种病菌的内衣以后,外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发各种妇科炎症。这是阴雨天气容易引发妇科炎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湿热是内因,而毒邪是外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缠绵。日久湿热之邪必然要伤阴,出现阴伤、湿热阻滞的虚实夹杂的证候。
中医治疗方法:
[内服]
黄柏10泽泻15紫花地丁18生地20云苓15淮山15白藓皮15川萆解15金银花18
白花蛇舌草15马鞭草15虎杖9仙鹤草12
[外洗]
蛇床子30地肤子30苦参30紫花地丁20香薷20
大飞扬30乌梅30百部20防风15
呼吸道疾病
近几天因为昼夜温差大,湿度高,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抵抗力相对较差,更应注意病毒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应注意保持情绪平和,早晚气压较低时不要外出锻炼,晚上空调一般保持在26℃左右,多开窗,多喝开水,同时因为这两天经常有阵雨,应注意避免淋雨受凉,以免一冷一热引发疾病。
中医看来,呼吸病的发病原因有外感、内伤等方面。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由于气动运行失常,所以其实症是由气的升降不利,肺失宣降,痰饮阻肺;虚者是由于气阴不足,升降出纳无权所致,所以说气虚和气机失调是呼吸病发生之本。然而,气动生成取决于脾肺功能是否正常及饮食的营养是否充足,而先天之气的盛衰在于肾的强弱,也与后天脾肺的功能密切相关。所以,虽说气虚及气机失调为呼吸病发生之本,但实则呼吸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的功能也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方法:
督灸
适用于慢阻肺、肺纤维化、肺部感染(包括真菌感染)。能温肾壮骨、补精益髓、温经通络、豁痰祛瘀、行气活血、祛寒除湿。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脊柱,常规消毒脊柱及两侧皮肤,从大椎穴到腰俞穴之督脉处撒上一层薄薄的督灸粉,铺桑皮纸,在上面放4厘米厚、6厘米宽的生姜泥,再于生姜泥上铺3厘米宽、2厘米厚的艾绒条施灸,共施3次,每次约两小时,一个月重复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
平衡火罐
适用于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期或者稳定期,可起到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功效。
方法:与普通火罐不同,是以各种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自然疗法;手法有留、闪、摇、摩、抖、擦、推、弹、振。选择起平衡作用的特定治疗部位,实施熨烫、牵拉、挤压、弹拨等手法,向大脑中枢反馈信息,从而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强身健体的功效,隔日一次。
穴位埋线
适用于慢阻肺、哮喘。埋线疗法常用于减肥,在呼吸科也是常用的特色疗法之一。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之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法: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引的线,在穴位处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5号注射器针头将医用羊肠线预先穿入,快速扎入相应穴位,留置羊肠线,拔出针头,通过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主要穴位:足三里、肺俞、孔最、丰隆(均取双侧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