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用刮痧器具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到今天仍是备受人们欢迎,很多人通过刮痧来养生保健或者预防以及治疗疾病。今天咱们就来跟大家聊聊刮痧疗法的历史。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哦!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去考证它的确切发明日期以及发明人了。我们可以知道的刮痧的历史,最早来自于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通过刮痧,可以把体内的痧毒,也就是体内的一些病理产物排出体内,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后来因为很多患者在刮痧的时候皮肤会出现一些红色、紫红色或者是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所以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
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
放痧法指的是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它还有一些叫法: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
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
拔罐治病其实不简单
拔罐疗法由于经济实用、简单易学,有不少中老年人自己在家里施治,但着拔罐里面,可是有不少学问哦。
俗话说“针灸拔火罐,病好一大半”。准确来说,拔火罐具有脱敏、止咳平喘、消炎、活血、散寒、增强免疫功能,恢复体力的功效。
拔罐疗法有火罐法、水罐法、针罐法、药罐法、走罐法、抽气罐法、挤压罐法等七种。罐具可分竹罐、陶罐、瓷罐、玻璃罐、金属罐(铁、铜、铝罐由于传热快已被淘汰),此外凡是口小腔大、口部光滑平整、不怕热,能产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如杯、瓶等)均可选用。火罐法常与针罐、药罐、灸罐、红外线罐配合应用。
拔罐疗法由于经济实用、简单易学,有不少中老年人自己在家里施治。家庭使用火罐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其次应注意以下事项。
适应证
拔罐具有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调理肠胃的作用,故对疮疡肿毒、瘕积聚、风寒湿痹,各种痛症及胃肠系统病疗效较好。
注意事项
在操作方法上,应做好准备工作,如摆好体位,将应拔部位的皮肤用消毒巾擦洗,以减少漏气和烫伤,并根据应拔部位的大小选择相应的罐具。
拔罐部位以肌肉、皮下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血管浅显处、胸壁、皮肤细嫩处、疤痕处、鼻眼乳头骨突处、皮肤松弛有较大的皱褶处均不宜拔罐。前一次拔罐部位罐斑未消褪之前,不宜原处拔罐。
拔罐的基本要点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拔罐的时间和速度、罐具大小、罐内温度等有关。在火力旺盛时扣罐速度快、罐具空隙大、罐内温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吸拔力的大小,应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而定。
在拔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询问其感觉,如有晕罐现象应及时处理。拔罐治疗每次5-10分钟为宜。慢性病患者隔日一次,病情急者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取罐时如吸力强大取不动,则强压罐口四周皮肤,使其自然松动易于取下。
禁忌证
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浮肿,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紫癜病)、白血病、活动性肺结核、癌肿、皮肤病、局部皮肤静脉曲张、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应禁用或慎用。
刮痧九不宜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止刮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
八、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
九、精神病患者。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中医刮痧的历史以及一些基本常识的详细介绍,大家通过阅读本文,应该对于刮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如果您对刮痧也感兴趣的话,不妨来试试刮痧疗法哦,可以让您的身体更加健康。如果感觉不错,可以跟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