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大家真的知道什么是截瘫吗?高位截瘫对于患者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截瘫康复又应该怎么做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截瘫的原因和患者的调理该怎么做呢,看看这些患者都是怎么顽强的战胜困难的!
目录
1、截瘫的概况介绍 2、截瘫的现代中医治疗成果
3、截瘫的治疗方法 4、截瘫的最新治疗方法是什么
5、截瘫患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6、截瘫由哪些外伤造成
7、截瘫患者的护理措施 8、截瘫病人皮肤如何护理
截瘫的概况介绍
截瘫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响到肌肉逐渐萎缩、丧失有关的感觉和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损(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动能力等,严重的有生命危险。所以,外伤性截瘫者应积极早期进行抢救与合理治疗,结合健管家的康复指导,加强护理工作,争取脊椎骨折、脱臼达到复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复。
截瘫原因
结核类疾病 一般的患有原有的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的患者,他们一般的来说病变多发生在胸椎和颈椎。
1、外伤所致截瘫
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收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2、结核所致截瘫
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3、肿瘤所致截瘫
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
①椎体血管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
②椎体巨细胞瘤
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4、转移瘤所致截瘫
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康复手段
对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复的人,应积极加强功能训练,开展康复活动,以促进麻痹肌肉的恢复,防止关节、韧带和附近肌腱粘连,保持肢体关节正常活动。
体育是一种良好的康复手段,对于促进全身及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的新陈代谢、恢复机体及肢体的功能有积极作用。对于截瘫人,体育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截瘫简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截瘫的现代中医治疗成果
在中医学里面是没有神经的概念(神经一词是近代翻译过来的,所以古代没有任何神经的记载),你可以查查古今中医书籍,或者到当地正规中医院问问中医就知道了。
对于截瘫,中医在骨伤方面有记载,而且有一些正骨手法和治疗技术,但传之很少,大部分是手法复位同时配有中药调理,以及配合一些针灸、按摩等系统治疗。所以说中医不是不可以治疗截瘫的。
如今国医在医学治疗技术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直接透视人体,对于病灶定位更清楚,运用国医技术更准确。所以到正规的医院,运用有效率更高的技术来康复训练.会让我们身体更好的恢复起来。
神经和神经学科是西方医学研究和近代医学研究的课题,中医以及中医学科也在用自己的辩证观来对待和审视。中医理论的经络学也在截瘫的治疗技术上积极努力研究,来通过经络与脏腑配合,气的运行,肢体的导引,针灸,按摩等等的技术,达到提高治疗疗效,所以国人的中医技术在截瘫的治疗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治疗方法
体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断面九针穴、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2、肾俞、次髎、血海、三阴交、髀关。
配穴:调理二便加气海、中极、秩边、天枢、上 、中 、下 。
断面九针穴位置:上穴为损伤平面上一个棘突,下穴为腰椎5(L5)棘突,中穴为上下穴连线之中点,加上、中、下三穴之两旁夹脊穴,共为九穴。
治法
药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维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两组分别取2~5穴。配穴据症取2~3穴。主穴第一组为毫针刺,第二组为穴位注射。血用穴则可针刺与穴注交替。毫针刺法:要求深刺,针深1~3寸,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强刺激强度,使背部穴针感传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尽量激发针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脉穴针感传至阴部,秩边斜向内刺,使针感传至小腹,天枢穴传至腹股沟。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小时。
穴位注射法:上述药液任选1种,亦可交替选用。上下各取1~2穴,用5号齿科针头,深刺并作反复提插后,以较快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
体针10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本痊愈:能独立行走,近似随意膀胱;显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偿行走,膀胱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
共治疗578例,基本痊愈55例(9.5%);显效及有效439例(76.0%),无效84例(14.5%),总有效率为85.5%[2~4]。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1、关元、中极、天枢;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他督脉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5~2.5寸,当手下感到弹性阻力(为刺中黄韧带),局部胀、重、酸感时,仍可继续针刺。一旦指下有空虚感,且病人自觉针感向双侧下肢或会阴部放射,则不得深刺,稍将针外提。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应尽量使之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23例,用类似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6例(17.1%),显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无效91例(14.6%),总有效率为85.4%[5~7]。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从神经)、曲池(挠神经)、冲门(股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腰俞(马尾神经)、阿是穴。
配穴:中极、关元、会阴。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线,损伤平面两端棘突间。
(二)治法
本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干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时务求刺中神经干。主穴可根据瘫痪部位选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碍者加取2~3个配穴。具体刺法如下:扶突穴针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触电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触电感。以上两穴为上肢亦瘫痪者选用。下肢截瘫用下述穴:冲门,刺入2~3厘米,肌四头肌出现收缩;阳陵泉进针2~3厘米,小腿外侧有触电感;腰俞,针尖向上,在骶椎与尾椎间向上深刺入6~8厘米,针感放射至会阴;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间刺入,深约4~6厘米,法同体针部分所述。配穴,任脉穴针感向会阴放射,天枢穴传至腹股沟。然后均通以电针,电针时,正脉冲不小于25V,负脉冲不小于45V,用连续脉冲波,每次通电5~10分钟,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单拐或双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级或Ⅲ级,大小便控制1~2分钟;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便均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共治疗71例,结果痊愈7例(9.9%),显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无效9例(12.7%),总有效率为87.3%[8]。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前顶、夹脊(从受伤脊柱上2椎体至第5骶椎,旁开2寸)、环跳、肾俞、承扶、殷门、承山、昆仑;2、百会、前顶、肩 、曲池、外关、合谷、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八风。
配穴:小便失禁加关元、气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枢、支沟。
(二)治法
以电针为主,每次取主穴一组,据症加配穴,分别在头部、四肢、背部穴通连续波,频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灸法:电针腹部时取关元、气海;针背部时取肾俞、大肠俞。在电针留针时用灸盒施灸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穴位注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应用。药物为维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叶荻碱,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2%[9]。
干细胞治疗截瘫
干细胞简介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治疗截瘫
干细胞属于一种细胞生物疗法,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是通过采集外周血、骨髓或脐带血,通过专用的干细胞分离液、提取、纯化后得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干细胞;经过静点、注射或介入等方法将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利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体内受损的细胞,达到机体功能重建的目的。
由于干细胞移植技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治疗,干细胞移植疗法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效果显著。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顾名思义,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
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
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瘫相同。
截瘫的治疗方法
导致截瘫的原因很多,治疗上也很困难,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专家指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截瘫,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病情。专家对截瘫的治疗方法讲解如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采取以下多个治疗方法同步进行。
物理治疗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作业治疗
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康复工程
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临床康复
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中医康复
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营养治疗
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要求。
截瘫的最新治疗方法是什么
神经修复技术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表示:神经修复疗法技术作为一种生物疗法,弥补了传统治疗手段治标不治本的弊端,细胞可以不断增殖分化成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促进脊髓神经突触的再生,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真正做到了从病灶上治疗疾病,使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是近年来我国首次全面破解截瘫治疗难题的一项诊疗技术。
截瘫的家庭护理
截瘫患者长期病痛缠身,生活难以自理,截瘫的家庭护理是应得到大家的关注。
截瘫家庭护理如下
1、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
2、培养大便习惯,每日定时(如晚8点)用开塞露或按摩等促进排便,养成规律大便的习惯;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一面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
3、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预防褥疮形成。
4、瘫痪肢体给以被动活动、按摩或针灸治疗,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恢复。
专家提示:截瘫家庭护理是需要坚持不懈,截瘫患者也要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争取早日恢复。在此介绍截瘫的治疗方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潜能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力,医学界成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结构和自我康复能力。
截瘫患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截瘫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那如何检测呢?有什么有效的检查方法呢?赶紧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截瘫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截瘫检查方法
方法一、下肢肌肉松软或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有尿道球海绵体反射者多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方法二、受损脊柱节段棘突压痛、叩击痛,其两侧筋肉有明显压痛,紧张或变硬。
截瘫的检查标准
1、截瘫病人脊髓受压定位诊断
截瘫病人判定病灶的上界和下界通常无困难,X线摄片椎体破坏严重和椎旁扩大阴影处即可定位。但是,当X线摄片椎旁阻长达4~6个椎体且椎骨破坏不明显时,应详细作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结果才能确定其纵向受压的水平。
2、截瘫指数
截瘫病人按脊髓三种功能丧失程度而划分,以0、1、2三个指数来表示。0代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这三种功能丧失的程度不是完全平行一致的,常见两下肢自主运动完全丧失时,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尚可存在。为便于治疗前后比较,应详细记录。
3、截瘫病人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大脑皮质对运动、感觉和括约肌三种功能控制,感觉的传人和大小便的控制,截瘫是以主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一些学者将截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四级,便于观察治疗中截瘫的发展和治疗后的效果。
Ⅰ级:截瘫病人步行正常、自觉下肢有力、检查有或无踢阵挛,跖伸病理性反射阳性。
Ⅱ级:截瘫病人行走时肌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行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
Ⅲ级:截瘫病人下肢肌无力不能行走,病人被迫卧床。检查呈现伸直型截瘫,约50%病例知觉障碍。
Ⅳ级:截瘫病人出现屈曲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内。
检查截瘫的标准主要是什么?以上内容就是对检查截瘫的标准的介绍,专家提示:截瘫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生活家人或者朋友有截瘫的症状请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截瘫的症状主要表现在
1、褥疮
又叫压迫性溃疡,是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变换体位的极难处理的并发症。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或水泡,以后变为紫红色并开始破溃。若不能及时治疗,甚者可深达骨骼。
2、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后会因为白质内的神经束受损而出现触压觉、痛温觉等皮肤感觉的丧失。
3、二便失禁
截瘫患者,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入,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
4、肢体瘫痪
截瘫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体瘫痪,生活行动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Ⅰ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阴力;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Ⅴ级:正常肌力。一般来说,肌力越高肢体瘫痪越轻,肌力越低肢体瘫痪越重。
5、废用性肌肉萎缩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肌肉极少活动,使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明显减少,久之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而出现肌肉萎缩,同时由于营养的缺乏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一系列病理症象。
以上就是截瘫的症状有哪些表现。由此可见,截瘫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生活家人或者朋友有截瘫的症状请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6、疼痛
从上腹部到脚24小时疼痛,有时如万根针扎、有时如刀搅、有时如火烧,并且整个下身象被水泥灌注了一样僵硬的疼痛。
7、痉挛
从腰部到脚都会有痉挛,而且对声音过敏,突然的声音会加重疼痛和痉挛。
8、从腰部到脚都不会出汗
是在做了磁共振以后不再出汗了,而且疼痛也加重了。
9、尿闭屎闭
小便需用导尿管才能排出,大便需用“开塞露”药物帮助排出。
截瘫由哪些外伤造成
截瘫是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截瘫治疗。造成截瘫的原因有哪些呢?
1、肿瘤所致截瘫
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
①椎体血管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
②椎体巨细胞瘤
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
2、转移瘤所致截瘫
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3、结核所致截瘫
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4、外伤所致截瘫
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收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截瘫三大并发症
因脊柱骨折、脱位、退行性病变、结核及肿瘤等损伤脊髓,致使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活动丧失者,称截瘫;这些功能完全丧失者为完全性截瘫(全瘫),部分丧失者为不完全性截瘫(不全瘫)。颈4—5节段以上损伤后出现的截瘫为高位截瘫,可致四肢瘫、呼吸困难,乃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临床上常用截瘫指数作为衡量截瘫程度的指标。
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和压疮
①呼吸系统:主要观察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湿哆音等,特别是高位截瘫患者可致坠积性肺炎、呼吸困难等。
②泌尿系统: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或徘尿困难,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可致泌尿系统结石,也可致泌尿系感染,必要时可摄X线片及作尿液分析。
③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思肢感觉、运动和营养障碍,加之未能定时翻身,可致皮肤压迫出现压疮。
高位截瘫患者对饮食的要求
截瘫是由于人体脊柱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破坏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的神经科疾病。截瘫的初期表现主要为感觉障碍,渐渐的将衍变成丧失能力。我们要对截瘫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安排来防止病情的恶化同时可以用来治疗疾病,那么截瘫的饮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看看权威专家对于截瘫的介绍。
高位截瘫病人对饮水方面有什么要求?权威专家指出截瘫的饮食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根据引起瘫痪的病因,调整饮食宜忌。
2、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注意膳食纤维,增加胃肠蠕动,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以预防便秘发生。
4、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高位截瘫消化的食品,必须满足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能的供给。
5、多饮水并常吃半流质食物,瘫痪病人常有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对病人是不利的,瘫痪病人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病人清晨饮-杯淡盐水可预防便秘。
截瘫患者的护理措施
生活基本能自理;截瘫病人呼吸功能维持正常;焦虑程度减轻;保持皮肤的完整性i并发症得到顶防或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1.心理护理
教育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生活信心和勇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家庭、社会右关人员的思想工作。
2.加强生活护理
供给高营养、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协助患者洗漱、饮食及大小便,加强生活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3.皮肤及肢体护理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受压部位极易发生压疮。要求褥垫、床单平整、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能尾部、留崎、股骨大粗隆、排骨小头、足跟等骨韶隆突部位,用气圈或棉圈垫好。每2—4小时翻身1次,以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再涂滑石粉,保持皮肤润滑、干燥。出现压疮者,加强换药,防止扩大、加重。
截瘫患者应将瘫痪双下肢置于功能位,用软枕衬垫膝、踩关节,防止局部受压及垂足,定时做关节被动活动及肢体按摩,防止关节僵硬、肌肉废用性萎缩、骨质脱钙及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左右可练习坐起,使用拐杖及轮椅下地活动。截瘫患者恢复期尚可做一些手工劳动等,以利恢复功能。
4.呼吸道护理
截瘫患者往往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尽量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拍背,以利排痰,亦可使用雾化吸入(加庆大霉素)或祛痰药。高位截瘫者,呼吸肌瘫痪时需进行人工呼吸,如有需要可行气管切开术及吸氧。
截瘫病人皮肤如何护理
一、泌尿系统护理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遏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密切协调。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且恢复期校长,早期多数病人表现为尿缩留,康复期多出现排尿不能自控,膀肮残余尿多,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使.又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病人受伤后退尿肌功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可帮助病人重建胳肮功能:出院后,对泌尿系的护理仍要坚持不懈,坚持每日2500mL以上饮水量,用竹叶或金钱草泡茶饮用以利湿热,随时保证患者衣物与用具清洁、干燥,坚持针灸疗法,定期复查肾功能。
二、皮肤护理
截瘫病人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障碍,神经营养功能差,再加上出院后失去了系统地护理,家属忙于其他事务,对病人的护理重视不够,出院后更易发生褥疮。出院前要耐心细致向家属讲解出院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其充分了解病情,理解、鼓励病人。在院期间指导病人自己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的方法及大小便后皮肤清洁法,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坐位时臀部仍要垫气图保护,预防褥疮。
三、饮食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肠涌动减慢,而发生便秘,而且很可能是长期或终身的。所以,饮食要认真调节,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且营养合理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忌多食生冷、油腻之品,忌暴饮暴食,防腹泻而加重护理任务。并且不能长期依赖缓泻剂和肛门栓剂,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徘便习惯。
四、其他截瘫
病人出院前要对家里某些建筑布局进行改造,去除阶梯,地平不可太滑.各个地方应考虑轮椅通过。由于皮肤感觉障碍,运动不便,心理变化大,故刚回家时尽量设专人看护,防烫伤、跌伤、砸伤、碰伤等意外伤害,防自伤、自杀等人为伤害。无人看护的病人,各种用具要方便病人取用,各种物品放置安全牢靠。病人注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学会随时自我情绪调节,正确面对人生,争取早日康复。
结语:截瘫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患者们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够有活下去的勇气!相信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对于截瘫患者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照顾截瘫患者哦,也要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