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疾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那么文蛤的做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文蛤蒸蛋
备料工作:文蛤的前期处理:文蛤是海产品,蛤壳内会残留一些泥沙。所以买回来的蛤类,冲洗干净后将其放入盆中,添加足量清水,滴几滴油,加小勺盐搅匀,将盆放置背光处2小时即可。烹饪之前,将蛤壳用小毛刷刷洗干净。
1.锅内坐水,加入拍碎姜块大火煮开,将前期处理好的文蛤放入锅中,煮至蛤壳一开口即快速捞出,逐一摆放在耐高温的蒸盘中备用
2.锅内煮蛤的水撇去上层浮沫,沥出中段水,摊凉备用(锅中底层水中会有少许杂质沉淀,弃之不用); 鸡蛋去壳打散,将温蛤水徐徐倒入打散的蛋液中(蛋液与温水比例约为1:1,蒸出来的蛋块带有点小弹牙,如果喜欢更水嫩口感,可以加大温水的比重),调入少许糖、盐,搅打均匀
注:蒸蛋用不完的煮蛤水别倒掉了,加几片白菜叶子进去煮,就又是一道清甜的快手汤。
3.将混合蛋液倒入蒸盘中;锅内坐水煮开放入蒸盘,待蛋液边缘见白时转小火加盖蒸制;蛋液蒸熟后(约8分钟,可用竹签插试把握生熟度),将蒸钵取出,撒上葱末,点上少许蒸鱼豉油、香麻油,上桌乘热食用
厨房小常识
文蛤,曾被清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以及维生素等成份。国人食蛤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两三千年前。唐代时文蛤曾为皇宫海珍贡品;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第一鲜”的雅号就流传至今。
龙井茶文蛤竹荪汤
用料
主料
竹荪10根,文蛤300克。
辅料
龙井茶1碗(约500ml,干茶约10克)。
老姜3片,清水800ml。
盐1/2茶匙(3克)。
步骤
1、文蛤提前用淡盐水浸泡2小时,以便吐沙。
2、用清水将竹荪进行十分钟的浸泡处理,等到竹荪慢慢回软处于发脆状态就可以啦。
3、将浸泡回软的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
4、改成5厘米长的小段。
5、老姜洗净切片。
6、将将适量的龙井茶叶用适量的沸水进行浸泡,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茶叶滤掉,将茶汤留下来待用。
7、砂锅中倒入800ml清水煮开。
8、放入文蛤和姜片,撇去浮末。
9、等到文蛤全部开口之后,就将茶汤与上面处理好的竹荪段倒进去,直到煮开了再将适量的盐倒进去调味就好啦。
小贴士
1、文蛤这类贝类东东,需要用淡盐水浸泡吐沙,但现在市场上一般出售的,都是养殖的蛤蜊,不必淡盐水泡太久,2个小时足够了。否则,胶质流失,肉质变差,会影响口感。
2、蛤蜊最好食用新鲜的,如果买来后不能及时食用,就要冷冻保存。但在冷冻前,也要让其吐沙,洗净后沥干再冷冻。要注意的是,解冻过的蛤蜊,不能再次冷冻,所以要估算好做菜的数量,一次吃完。
蛤蜊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1、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热能食物,蛤蜊是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最佳食品。
2、蛤蜊味咸寒,具有利尿消肿、滋阴润燥、软坚散结作用。医书中有关蛤蜊的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现在,除这种传统食用方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相关动物实验也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均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3、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有效的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食用,具有治疗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经常食蛤蜊对黄疽、甲状腺肿大、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一定的食疗功效。
4、蛤蜊具有高微量元素、高蛋白、高铁、高钙、少脂肪的营养特点,因此食蛤蜊可以有效的补充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蛤蜊非常适合缺钙、贫血的人群食用。此外,蛤蜊肉中还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可以降体内的胆固醇。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文蛤的吃法已经完全了解了呢?文蛤的吃法很多,味道鲜美,制法简单。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鲜的美名。以上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文蛤的吃法,希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哦。